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茶汤黄绿明亮,滋味鲜爽回甘,这回工艺对了!”4月15日,乐山市马边文彬茶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四川科技下乡万里行”茶叶生产技术服务团55团一行在品尝“彝黄1号”制作的绿茶新产品后,赞不绝口。
4月13日至16日,该服务团联合四川茶叶创新团队,赴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开展“彝黄1号”茶树新品种茶园栽培管理和新产品开发帮扶指导。
服务团在马边茶园 敬多钧 摄
“去年试做了绿茶,工艺不成熟,口感就不太好。”服务团首席专家、四川茶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春华介绍,今年团队针对“彝黄1号”的品种特性,在前两年工艺技术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优化,“效果非常好。”
“彝黄1号”是在马边四川中小叶茶树群体种中经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马边建新农民茶业专业合作社和马边彝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联合选育而成。其新梢叶色黄化性状明显,具有感官、品质、色泽“三黄”突出的特点,即干茶金黄、汤色嫩黄、叶底玉黄。该品种氨基酸含量高,在同一采摘标准下,鲜叶收购价格较普通茶叶高出30%以上。
“彝黄1号”鲜叶 敬多钧 摄
马边彝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甘勇表示,选育推广优良茶树品种是优化全县茶树品种、丰富茶叶产品种类、提高茶叶附加值和促进茶农增收的重要方式。
“‘彝黄1号’从2021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后,已经在全县5个乡镇推广种植2000亩,投产约1000亩,主要集中在荣丁镇新华村、建新镇建新村。”甘勇告诉记者,服务团以该品种为原料,已在当地优化推广卷曲绿茶、直条绿茶加工工艺,创新研发了“彝黄香茗”系列产品。
服务团在马边茶企茶叶加工车间 敬多钧 摄
李春华透露,今年夏天,服务团将指导当地企业生产研发相关红茶产品,以提高“彝黄1号”夏秋茶利用率。
茶产业是马边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也是全县农业支柱产业。据统计,马边已建成生态茶园23万亩,覆盖全县14个乡镇,涉茶就业(采摘、制茶)人数达4.98万人次。2024年,全县已投产茶园19.1万亩,茶鲜叶总产量5.9万吨,产值达10.03亿元。
四川省茶叶生产技术服务团55团自2018年开始在马边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去年,该团在当地集体开展科技服务28天,涉及7个乡镇10个茶叶产业村,推广茶树新品种3个,推广示范新工艺、新技术、新模式16项,指导实施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提升(改土、改树、改园)8600亩,为促进茶叶科技成果集成推广、推进马边茶产业提质增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服务团查看“彝黄1号”长势 敬多钧 摄
“去年全县鲜叶产量、茶产业产值分别增长9.8%、4%。”甘勇介绍,通过服务团定点帮扶,受训茶农年均生产成本下降10%,茶园产量年均增加15%,带动当地茶农人均年收入增加305元。
下一步,专家服务团将继续深入马边开展实地调研,提供产业决策咨询、技术培训指导、典型示范推广等多模式、多形式的科技帮扶,集中力量攻克当地产业瓶颈,持续为马边茶产业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