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2025年第23期 防灾减灾专刊第24期:应对水稻渍害与热害风险的防控措施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5年第23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5/7/22已阅览:1100次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防灾减灾专刊第24期

2025年第23期(总第961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5年7月21日        

 

专家建议

应对水稻渍害与热害风险的防控措施

 

摘要:四川生态条件复杂,降水空间分布不匀。7月开始,我省进入主汛期,持续性降雨与阶段性高温叠加,对水稻生产构成严峻挑战。为防范极端天气引发的淹涝渍害、涝旱急转、高温热害等风险,我院专家提出科学防控措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确保水稻高产稳产,保障粮食安全。

 

一、四川水稻主产区天气概况

当前,川西平原麦(油)-稻两熟地区正值最高苗期或拔节期;川北丘陵复合种植稻区迟播迟栽田处于分蘖盛期,麦(油)茬水稻两熟制田为幼穗分化期,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为孕穗期;川南再生稻区处于孕穗抽穗期,正是籽粒形成与干物质积累,构建丰产基础的关键时期。据四川省气候中心预测,今年7月全省气温偏高、降水不均。平均气温24.3~24.8℃,高于常年同期,平均降水量190~210毫米,接近常年同期,但区域差异显著。资阳、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6市月均温比常年偏高1~2℃,省内其余地区偏高0.5℃。盆地南部、中部及东北部于7月中下旬发生35℃以上高温热浪风险极高。阿坝州北部、广元、德阳、绵阳、攀西地区西南部以及黄河、岷江、涪江上游流域的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0%~20%,易引发汛情与洪涝,省内其余地区则偏少10%~20%。降水偏多区需防范淹涝渍害,高温少雨区需警惕高温伏旱,部分地区存在涝旱急转风险。

二、主要灾害

一是淹涝渍害。持续强降雨或地下水位上涨导致田间积水,引发水稻根系缺氧、光合作用受阻、病虫害加重。拔节期淹水抑制颖花分化,穗粒数减少,幼穗无法抽穗;孕穗期淹水致使幼穗发育畸形、颖花退化,淹水超过2天,幼穗无法正常抽穗;抽穗开花期淹水破坏花粉与花药,降低结实率;灌浆期淹水易造成植株倒伏,阻碍光合物质转运,显著减产。二是高温热害。水稻抽穗开花期遇35℃以上高温,花粉活力与柱头活性下降,授粉受精受阻,结实率锐减;灌浆成熟期遇高温会缩短灌浆期,导致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物质转运异常,干物质积累不足,同时增加垩白,降低整精米率,严重影响稻米品质。

三、对策措施

(一)应对淹涝渍害

一是加强排洪准备。强降雨来临前,及时加固田埂、开挖平水缺口,提升稻田滞洪能力,降低对周边农田及建筑的破坏力;全面疏通排水沟渠,保障排水效率;提前储备抽水设备、燃油等物资,确保关键区域排涝需求;组建专业抢险队伍,制定应急预案,实现洪涝灾害快速响应,最大程度减少损失。二是及时洗苗。调控水层,高温天稻田保持3~5厘米浅水层,防止生理性失水,阴雨天及时排干积水,加速根系恢复。洪涝退去时,及时‌清理漂浮物,用竹杆轻轻震荡稻株,泼水洗苗,去除叶片污泥;若夜间退水,次日清晨叶面喷施清水,洗去上部三片叶上的污泥,提升光合效率。三是病虫害防治。水淹后水稻抗性下降,高温高湿易引发纹枯病、稻瘟病及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危害。需加强田间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可选用吡唑醚菌酯、春雷霉素、噻森酮等。四是补肥促恢复。‌‌排水后2~3天,‌叶面补肥,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促进作物恢复生长。五是制定救灾策略。依据洪水淹没时长与产量损失关系,科学预测水稻产量的损失程度。产量损失低于60%时保留头季稻,加强田间管理,亩产可达300千克;受温光条件制约,非再生稻适宜区产量损失高于60%时,立即割苗蓄留植株作青贮饲料;如淹没时间过长,头季稻绝收和再生芽死亡率较高的稻田,改种秋作。

(二)应对高温热害

一是蓄水保灌,蓄雨备旱。川南再生稻区当下正值孕穗抽穗期,把握降雨时机,在抽穗、灌浆等关键时期筑牢蓄水防线。疏通山塘、水池、河道、沟渠等设施,保障输水通畅;高效集雨,建好蓄水池、挖渠引流、机械抽水,实现雨水应引尽引、应蓄尽蓄。二是以水调温,缓解高温。遇35℃以上高温时,抽穗期稻田浅水层保持5~10厘米;灌浆期稻田采取湿润间歇性灌溉,壮根防倒伏,增强物质转运,提升稻米产量和品质。三是喷施生长调节剂,增强抗性。高温来临前,每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00克、芸苔素内酯20毫升,提升抗热能力,减轻热害损失。四是科学施肥,提质增产。齐穗后每亩施用15~20千克尿素作为粒芽肥,促进头季稻籽粒灌浆结实,减少再生稻芽死亡率。头季稻收割前15天排水晒田,减少机收对稻桩的碾压损伤。五是联防联控,绿色防治。高温天气需加强对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高发病虫害的监测,结合当地植保测报,推行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采用太阳能杀虫灯、生物农药或低毒化学药剂,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提升防治效能。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德阳分院)

郭晓艺  徐富贤  张  林  陈  琳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