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动态》2025年第24期 防灾减灾专刊第25期: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控对策措施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5年第24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5/7/22已阅览:1085次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防灾减灾专刊第25期

2025年第24期(总第962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5年7月21日        

 

专家建议

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控对策措施

 

摘要:今年入汛以来,四川气温显著偏高,平均气温22.1℃,居历史同期第1,多地出现旱情。5月下旬以来,6次较大范围强降水过程缓解了旱情,但增加了迁飞性虫害发生几率。当前,我省大部分农区水稻进入分蘖拔节与孕穗等中后期。我院专家建议各地密切关注水稻中后期(7—8月)天气状况,尤其是孕穗期天气变化,监测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掌握防控期,积极落实各项科学防控措施,确保水稻安全生产。

 

一、水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特点

我省水稻中后期病虫害具有发生种类多、发生时间长、发生范围广的特点,主要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螟虫、稻飞虱等。由于规模化耕作模式的变化,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病虫害发生敏感期增加,螟虫呈世代重叠严重、世代增加、各代均偏重发生的特点,防治难度增加。田间试验表明,在水稻正常生产状态下,如果完全不防治病虫害,产量普遍损失约20%~30%,严重时损失高达40%~100%。

二、天气变化对水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6月17日以来,全省出现4次较大范围的区域性强降水,为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6月28—30日至7月2—5日,全省已发生2次区域性暴雨天气,需高度重视暴雨天气对两迁害虫,尤其是稻飞虱迁入的影响。7月中旬后期,盆地东北部、中部、南部以及攀西地区东部可能出现伏旱,为水稻螟虫等虫害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气象环境。

三、对策措施

一是加强水稻重大虫害防控。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监测稻螟虫发生动态,根据各稻区不同生育期,准确监测螟蛾高峰期,确定防治适期。针对生育期普遍拉长,要根据实际监测情况分类治理,不搞一刀切。根据暴雨天气情况,加强“两迁”害虫监控,做到雨后必查,标记达标田块,全面掌握迁入动态,提前做好防控预案,及时组织防控。有条件的区域,建议在水稻移栽返青到破口期,放养月龄鸭子15~20只/亩,达到除草、除虫、增肥、中耕、减药的目的。在田间设置螟虫诱捕器,每亩1~2个,尽可能诱杀成虫。防治螟虫和稻飞虱的药剂,首选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绿僵菌、印楝素、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也可选择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等高效低毒化学药剂。

二是做好水稻主要病害防控。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适时晒田,浅水勤灌,避免偏施或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从栽培管理上控制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在水稻孕穗末期,根据降雨情况,各稻区注重稻曲病防控,首选井冈·枯芽菌、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化学药剂可选苯甲·丙环唑等。山区和丘陵地区注意稻瘟病防控,针对推广面积较大但抗性不强的品种,紧抓水稻破口前后一周的关键时期,抢晴施药,按量适期用药,做到一喷多防、减量控害。在稻渔综合种养稻区,防治稻瘟病可选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非稻渔区还可选春雷霉素等,化学药剂可选高含量三环唑等。

三是做好水稻田间安全管理。7月,可能因连续的极端降雨而引发区域性洪涝,要在稻田周围开挖排水沟,洪涝后适量补充速效氮肥。据气象部门预测,在7月中旬中后期、7月下旬中期、8月上旬中期,8月中旬后期,成都中东部、巴中、达州、南充、广安、资阳、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等地区发生高温热浪的概率较大,建议推广干湿交替节水灌溉技术,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深水层,前期增施钾肥,中后期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菌剂等产品,提高水稻抗逆性。

四是大力推广统防统治。以统防统治为抓手,根据监控测报,准确识别病虫害类别,推行达标用药,应急控害,选择高效、高活性、高含量和低毒、低残留、低污染(三高三低)的药剂,充分发挥专业化服务组织、种植企业、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提高统防统治覆盖面和绿色防控效果,确保水稻安全生产。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卢代华  陈晓娟  王  剑  陈  诚  伏荣桃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蒋开锋  张  涛  杨  莉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