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的《四川新闻联播》关注了首届中国阿坝·夏繁科学家大会,数百名专家学者齐聚马尔康。这其中,一个七人组成的“小麦天团”尤为引人注目。
“三二一,茄子……”
随着“咔嚓”快门声响,眼前这七位平均年龄63岁的小麦专家,在马尔康夏繁基地的油菜花海前定格下珍贵瞬间。而这张看似普通的合影,不仅是老一辈育种家的重逢时刻,背后还藏着中国粮食安全的底气以及一段“麦田缘分”的延续。
细心的网友会发现,合影中有四位是2024年两会期间“刷屏级”的“小麦天团”原班人马。当年他们在人民大会堂前并肩而立,被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如今在马尔康的试验田里,他们围绕小麦育种的最新成果、产业链难点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度对话:“我觉得科学研究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加盟”、“目标是向900公斤行进,再向1000公斤行进”、“培育一些高产、优质、多抗性的新品种”……
合影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由四川省农科院联合全国87家单位组建的夏繁科技联盟,联盟将重点突破小麦、油菜、马铃薯、冷季豆、饲草五大作物育种瓶颈,构建覆盖“研发-中试-推广”的全产业链生态圈。同时,将向全国科研机构提供试验田、共享基因库数据,并建立成果转化“绿色通道”。
如今,在这片孕育希望的高原上,“南繁三亚、夏繁阿坝”的种业发展新格局正加速成型。北纬30°的马尔康与北纬18°的三亚遥相呼应,春夏秋冬四季接力育种的科技版图就此铺开……
转载自:四川观察丨记者 江欢 廖玉良 马尔康融媒
新闻链接:
https://kscgc.scgchc.com/sctv/h5/v7/newsShare.html?id=1949428457398079489&appUserId=479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