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业 科 技 动 态
2025年第31期
(总第969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5年9月22日
专家建议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重组揭牌四大省重点实验室
摘要:近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重组揭牌丘区农业绿色高效节水技术与装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畜禽种业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大重点实验室重组揭牌,将从技术、装备、种质创新等维度协同发力,为四川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近日,在天府国际种业展暨第五届“藏粮于技”院士专家大讲堂上,四川省四大涉农重点实验室重组后正式揭牌。
一、丘区农业绿色高效节水技术与装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立足丘区农业绿色丰产高效生产需要,整合农业水土工程、农业气象学、智能农机装备、作物栽培学等多学科力量,重点开展丘区就地集雨入渗理论与农艺节水、丘区智慧灌溉、丘区绿色高效节水设备与适配农机装备、丘区适水低碳种植制度与区域特色节水体系构建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构建“理论突破-技术攻关-装备研发-成果转化”的全链协同创新体系,打造聚焦西南季节性旱区的丘区农业节水创新平台。实验室研究成果在西南五省推广应用超3亿亩,累计增粮122亿公斤,减少碳排放6354万吨,创造经济效益242亿元。实验室先后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3项),制定标准40余项。
二、畜禽种业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聚焦育种技术与新材料创制、突破性新品种培育和良种繁育产业化技术三大科技问题,整合优势力量,建成全国领先、国际先进的畜禽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平台。优势特色体现于构建“实验室+N”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模式,拥有自主建立的科研基地66个,有效助推科技从实验室快速走进产业;育种方向为优质型本土化品种培育,育种素材主要来源于依托单位自主建立平台收集和驯化的丰富品种资源;研究内容全面覆盖四川省畜禽种业全链条;配套研发良种繁育产业化技术,保障良种遗传潜力充分发挥。实验室育成国审畜禽新品种10个,数量居全国、全省同类单位第一,川乡黑猪、中国西门塔尔牛连续多年被列为全国主推品种;大恒699肉鸡被列入“十二五”国家三大农业科技成就,川乡黑猪连续两年被写入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科技成果在全国推广,社会产值超过1800亿元。
三、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聚焦果蔬种质资源、种质创制、调控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果蔬种质资源系统收集与保护、精准鉴定与多维评价、重要性状关键基因挖掘与功能解析,高效育种方法与技术创新、优质多抗广适新品种培育及应用、果蔬生长发育规律及机理机制解析、果蔬产量品质协同调控体系等技术研发与应用。实验室获得各级成果奖励80余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1项;获品种审定(认定)69个,制定地方标准41项,全国农业主推技术1项,省级主推技术40余项;成果累计应用1000余万亩,累计经济效益600亿元以上,有力支撑我省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聚焦粮油作物高产潜力、品质调优、抗病耐逆、绿色安全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重要性状遗传解析、育种技术与种质创新和重大品种培育与应用等研究。实验室发布了全球首个偏凸山羊草高质量基因组并解析其对小麦遗传改良的贡献;创制了水稻K型不育系、优质香稻不育系川香29A、恢复系泸恢17、小麦绵阳11号、油菜JA系列不育系等核心种质;培育了冈优22、川麦42、成单14、川油36等重大粮油作物品种;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8项,部省级一等奖48项、二等奖65项,为粮油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刘 伟 高方远 蒋辉霞 杨朝武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