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2020年四川农业农村环能科教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4/3 13:41:04 分享到:

各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厅属有关单位,有关农业院校,各市级农业科学院:

为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精神,落实厅党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环能科教工作,我厅制定了《2020年四川农业农村环能科教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3月17日

2020年四川农业农村环能科教工作要点

2020年四川农业农村环能科教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现代农业园区和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以生产环境防控保障生产、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以农技推广支撑行业,做实乡村振兴科技支撑,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坚实支撑。

一、着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一)全面强化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对标对表农用地安全利用等目标任务,大力推进《四川省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实施方案》落地落实。全面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建立“一图一表”治理清单,推行分类管理。在轻中度污染耕地推广安全利用技术,以种植结构调整为主,原则上不再种植水稻、小麦,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突出的严格管控类耕地,实施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在治理达标前不得种植食用农产品。以土壤重金属、农田氮磷排放、秸秆地膜为重点,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

(二)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继续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建设,着力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有效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良性循环,确保2020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建设9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着力构建秸秆收、储、运、加、用体系,打造典型样板。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秸秆等为重点,加快推广一批技术模式,建设成渝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带。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秸秆综合利用统筹协调机制。加强督促指导,抓好秸秆综合利用资源台账建设和综合数据统计工作。

(三)加快推进农膜回收行动。建立农膜污染防治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全程监管,示范推广一膜多用、行间覆盖等技术,降低地膜覆盖依赖度,减少地膜用量。强化准入管理,大力推广使用标准地膜。推进加厚地膜应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明确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地膜回收方面的约束性责任,引导相关主体开展废弃地膜回收,鼓励地膜回收利用体系与可再生资源、垃圾处理、农资销售体系等相结合,就近就地、合理布局,确保环保达标。2020年,全省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四)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开展农村能源有关项目统计,摸清农村沼气底数。坚持“宜肥则肥、宣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环则环”,推进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全年新建农村沼气种养循环综合利用项目23处。聚焦彝区脱贫攻坚,继续在凉山州彝区县开展1000口户用沼气池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推广秸秆打捆直燃供暖、生物质成型燃料,沼气供气供热和太阳能利用等技术模式,打造一批农村能源多能互补、清洁供暖示范点。加快处置废旧农村沼气设施,加强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管护,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清单,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五)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重点县建设。加强调度,统筹协调,大力推动11个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重点县项目建设。2020年,重点县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种养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对流域水质的污染显著降低。

(六)持续用力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严格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抓好整改落实、督导落实,按季调度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督察和长江生态环境问题督导任务,确保整改到位、按时销号。

二、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动能

(七)加快育种攻关步伐。会同有关部门抓好育种攻关,加快有利基因发掘及分子标记技术开发,突出超级杂交水稻、优质风味畜禽、肥料高效及适宜集约化种植、高效种子生产及高芽率杂交农作物新品种新材料创制,紧盯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提质增效关键栽培技术、农作物抗病虫性鉴定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快商业性育种和公益性育种步伐,保障粮猪生产供给。

(八)加快产业技术体系构建。加快建设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川渝农业科技合作,打造全国领先的川渝农业科技创新矩阵。抓实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新增道地中药材和豆类杂粮2个创新团队。鼓励创新团队、涉农科研院所、高校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推广机构组建农科教产学研联盟,建设重点实验室、良种育繁推基地等,促进技术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突出材料创新、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集成,加快攻克小麦赤霉病、柑橘黄龙病防控等技术难题,集成水稻机插、玉米籽粒机收、果藏机械采摘、畜禽水产设施养殖等技术,加快解决耕地保育、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淡水养殖减量提质等关键技术瓶颈。

(九)夯实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基础。积极争取扩增建设重点实验室、原原种中心及分中心、农业科学观测数据中心、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和农业生态环境国控监测点。持续开展土壤质量、农业环境、病虫害等长期定位监测观测,强化数据汇集、分析和利用。以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为核心,扎实推进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培育扩大农业应用型中高级人才队伍。深化种业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赋予科技人员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推动激励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放活机构、放活人才、放活成果。

三、着力提升农技推广服务和农业职业教育效能

(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农技推广法及四川省实施办法,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健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担,强化公益性职能。完善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服务融合发展机制,支持农技人员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前提下,进入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加强农技推广绩效管理,提升服务效能。完善分级培训机制,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全面普及“中国农技推广APP”,提升基层农技人员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十一)打造农业科技转化示范样板。实施小麦、蔬菜、中药材、生猪(疫病防控)、肉牛(牧草)、水产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不断完善“政产学研推用”协同机制。依托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推进主推技术进村入户到企,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示范主体,建立川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带,引领带动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

(十二)推动农业职业教育水平质量提升。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工作指导,盘活农业系统教育资源。鼓励农技人员提升学历,支持在职研修,增强专业技能。鼓励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方式,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培养年轻高素质人才。协调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本专科学历教育和农业实用人才免费定向培养。

四、着力提升产业扶贫科技支撑能力

(十三)推进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继续统筹好贫困村驻村农技员,非贫困村农技巡回服务小组、农技专家服务团三支技术帮扶力量建设,确保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技术帮扶全覆盖,结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在贫困县全面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募一批特聘农技员,弥补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深度贫困地区开展“一村一名农技员”培训提能工作,完成1330名农技员的培训计划。结合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组建专家服务团队深入深度贫困县开展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

五、着力加强农业生物物种管理

(十四)统筹做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加强监管,突出重点,管控源头,严厉打击非法研究、试验、制种、经营、种植、加工等行为,确保各项管理制度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培训,在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中做好转基因政策宣讲和转基因基本知识普及;持续推进转基因科普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大力开展转基因科普。

(十五)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防控。开展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和生境补充调查,组织做好冬虫夏草、野生大豆国家原生境保护点(区)的管护、苍溪县野生猕猴桃原生境保护区建设工作。组织对紫茎泽兰,三裂叶豚草、空心莲子草、福寿螺等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分布监测,做好空心莲子草绿色防控基地建设;开展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培训,重点加强空心莲子草和稻田福寿螺的综合防治。

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十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对农业农村环能科教工作的全面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贯彻中央和省、厅的各项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宗旨,推动环能科教工作支撑“三农”工作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十七)强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以及省委省政府相关规定精神,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农业农村环能科教系统先进典型,弘扬创新担当、求真务实,服务奉献的工作作风,塑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环能科教工作队伍,努力促进农业系统行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