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动态》2022年第28期 战高温 抗大旱 防大汛 农业科技专刊第8期 大豆振兴专刊第8期:关于在持续高温干旱下加强对大豆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绿色防控建议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2年第28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2/8/22已阅览:3933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战高温 抗大旱 防大汛 农业科技专刊第8期

大豆振兴专刊第8期

2022年第28期(总第843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2年8月19日              

专家建议

关于在持续高温干旱下加强对大豆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绿色防控建议

摘要:目前,我省夏播大豆正处开花和结荚初期,是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发生为害的关键时期。今年7月以来,我省大豆种植区持续经历近40℃的高温干旱恶劣天气,为历史同期最高。据预测,这种极端天气将持续到9月上旬。由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具有极强杂食性和暴食性,喜温耐旱,8至9月的高温干旱天气以及丰富的食源,为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猖獗发生和为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建议各级生产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绿色防控措施,确保我省大豆生产获得丰收。

 

一、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为害习性

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害虫,是我国粮经作物的重要害虫,其发生和为害具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寄主范围广、食性杂。除为害大豆外,还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玉米、茄、瓜、葱、韭菜等300多种作物和植物。二是为害严重。幼虫主要咬食作物叶片、花蕾、花及果实,初龄幼虫啃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4龄后进入暴食期,啃食叶片,吃光叶肉,仅留主脉,作物受害十分严重。三是防控特别难。成虫单雌产卵块3~5块,每块100~200粒,卵量巨大,繁殖速度快,具有极强的爆发性;幼虫昼伏夜出且易产生抗药性,特别是3~4龄幼虫表皮蜡质层厚,渗透性差的农药防效极差。四是喜温且耐高温能力强。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主要来自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喜温耐旱,各虫态适宜温度29~32℃,在35~40℃的高温下也能正常生长发育。

二、未来天气变化及虫情发生趋势预测

今年7月以来,我省出现了大范围的罕见持续高温伏旱灾害天气。川南地区的泸州、宜宾、内江、自贡等地持续超过37℃以上的高温天气达15天,川中地区的资中、遂宁等地持续超过36℃以上的高温天气达12天,川西地区的成都、德阳等地持续超过35℃以上的天气达10天。同时,这些地区还伴随严重干旱,几乎无有效降雨,同期降雨量减少50%以上,已成为我省“温度历史同期最高”“史上最干”的时期。高温干旱灾害天气一方面对大豆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有利于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构成了对大豆生长的直接为害因素。根据近期调研来看,在南充、德阳和资阳等地大豆种植区,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在部分大豆田已开始发生和为害,发生较轻的田块被害株率约为1%,发生较重的田块被害株率超过5%,百株虫量平均超过30头。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我省未来天气高温日偏多且多伏旱,经综合研判,8至9月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在我省大豆种植区有局部甚至大面积发生为害的可能,应引起产区各级生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虫情调查监测

种植大豆的市、县(区)要充分依托当地农业农村局已构建的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利用病虫害监测点开展大豆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田间普查和系统调查,精准预测8至9月当地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成虫羽化期、产卵期和幼虫发生期,及时准确发布虫情信息,为大面积防控提供依据。

)落实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第一,全面加强理化诱控。利用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悬挂性诱剂或自制糖酒醋液诱杀成虫。第二,积极推广生物防控。利用夜蛾黑卵蜂和淡足侧沟茧蜂等寄生性天敌控卵,利用蝎蝽和草蛉等捕食性天敌捕食幼虫。在低龄幼虫期,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等生防农药防治幼虫。第三,精准施用化学药剂。一是药剂选择精准。根据药剂筛选试验结果,大面积药剂防治可选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四氯虫酰胺、茚虫威、虱螨脲和吡丙醚等高效低毒低风险化学农药,特别注意这些药剂合理混配、交替使用和轮换使用。二是施药时期精准。8至9月是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暴食猖獗发生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针对具体的区域和田块应以当地虫情调查监测结果为施药依据,当田间大豆被害株率达5%时或低龄幼虫百株虫量超过10头时,应立即实施药剂防治。三是施药部位精准。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成虫产卵多集中产在大豆叶片背面,且卵孵化后初龄幼虫集中在叶片背面取食为害,在施药时做到全田全株均匀周到,尤其应注重对叶片背面的喷雾。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刘  旭  张  蕾  向运佳  陈庆东  陈  松  张  姝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

省豆类杂粮创新团队大豆间套作病虫草害防控岗位

徐  翔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审

                                                            

 主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抄送: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2022年8月1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