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动态》2022年第31期:关于“9·5”泸定地震农业恢复重建的建议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2年第31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2/9/16已阅览:3522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2022年第31期

(总第846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2年9月15日                

专家建议

关于“9·5”泸定地震农业恢复重建的建议

摘要:9月5日12时52分,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初步统计,果树、蔬菜、粮食等作物受灾约3万亩,大量猪、牛等牲畜及圈舍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为协助当地政府指导农业生产,帮助灾区群众生产自救,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召集有关专家专题研究,提出了关于“9·5”泸定地震农业恢复重建的建议,为灾区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畜禽、中药材等恢复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波及泸定县磨西镇、燕子沟镇,石棉县草科乡、青岗坪镇等乡镇。本次地震受灾程度深,波及范围广,人员伤亡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果树、蔬菜、粮食等作物受灾面积约3万亩,各类基地大棚、滴管、排灌沟渠及田间道路受损严重,部分农地落石较多,采收运输销售不畅,生产所需的农资供应不足。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心关注,救援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已取得可喜成绩。为协助当地政府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帮助灾区群众有序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生活,早日重建幸福家园,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水果灾后恢复生产建议

(一)抢抓时间,恢复果树管理

组织人员抓紧晴好天气及时对震损果树进行恢复性生产。一是将埋入土中果树周围的土壤挖除,避免长时间掩埋造成树干腐烂,导致整株死亡;二是及时剪除损伤的枝梢,对修剪留下的伤口涂抹菌清或其它保护性杀菌剂,避免造成病菌感染和水分挥发导致树体死亡,可选用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对全树进行消毒处理;三是及时施用适量速效性化肥,将化肥对水后距树干50~80cm进行土施,恢复树势。

(二)分类施策,强化肥水管理

当前黄果柑处于挂果期,正是果实膨大及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及时加强肥水管理。中等肥力水平的果园选用高钾、低氮、低磷的速效性化肥,按照每亩壮果肥35~50kg施用,满足果实生长需要。晚熟枇杷正处花芽分化形成关键期,应及时将顶芽上萌发的嫩梢抹除,清除树下的杂草,每隔7~10天对叶片进行喷雾0.3%~0.4%磷酸二氢钾+0.4%硼肥。可在离树干60~80cm沿树盘按四个不同方位在地面挖坑,按每株施高磷、高钾速效性化肥0.5~0.75kg,浇灌水后覆土回填,有利于促进顶芽的花芽分化,保证来年的产量。苹果和李正处于果实成熟或即将采摘的重要时期,对于低海拔地区应及时采摘销售,海拔较高成熟较晚的则应加强果实管理,对徒长的枝梢进行修剪处理,改善树体光照,促进果实生长和品质提高。

(三)病虫防控,减少果树损失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当前黄果柑病虫害应重点加强螨类、锈壁虱、蚧壳虫和炭疽病“三虫一病”的防控。可选用螺螨酯、乙螨唑等进行交替轮换用药防控螨类;选用M-45大生600倍液、或绿颖250倍液防治锈壁虱;选用噻嗪•毒死蜱、烟碱•苦参碱等防治蚧壳虫;选用咪鲜胺、溴菌腈等防治炭疽病。枇杷病虫害重点加强木虱、叶斑病和花腐病的防控。针对木虱选用阿维菌素+苦参碱(或噻虫嗪)+有机硅,每隔10天喷洒一次,喷洒2至3次即可;针对叶斑病选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10%醚唑2000~3000倍,80%代森锰锌500~800倍,隔10~15天交替喷1次药;针对花腐病在花蕾期选用速克灵2000~3000倍液喷施。苹果和李树采果后,及时对叶片喷施0.2%~0.3%氮肥+杀菌剂,加强对树冠叶片的保护,推迟落叶,提高花芽质量。

二、蔬菜灾后恢复生产建议

(一)处置在田蔬菜,抢种下季蔬菜

对处于采收期或受损严重的菜地尽量采收清理,及时抢种菠菜、小白菜、油麦菜、萝卜等速生叶菜或移植一批甘蓝、花菜、大白菜、红菜薹等秋冬蔬菜。对受损较轻的菜地,做好蔬菜病害防控,及时追肥及杂草清除。种植叶菜类蔬菜以氮肥为主,薄施勤施;种植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应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二)建立示范基地,推广优新成果

与泸定县、石棉县联络与商讨,建立蔬菜灾后重建科技示范基地1~2个。积极对接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争取蔬菜产业恢复发展项目资金。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积极组织专家在关键季节到泸定县、石棉县等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示范蔬菜优新品种,推广绿色高效栽培等技术模式,培养一批蔬菜种植能手和种植大户,带动灾区蔬菜恢复生产。

三、畜禽灾后恢复生产建议

(一)强化灾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环境卫生工作

一是尽快启动灾区动物防疫应急预案,成立动物疫病应急队,开展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工作,禁止向水源、河流、路边等处随意丢弃畜禽尸体,避免因畜禽尸体处理不当而引发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流行。二是加强消毒药品调运,指导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户的防疫工作,落实环境卫生消毒、粪污无害化处理等防疫措施,防止疫情发生。

(二)强化畜禽免疫、检疫工作

一是根据灾区前期畜禽免疫情况,对泸定县、石棉县等重灾区大面积开展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等重大疫病补免工作。二是强化畜禽产地和屠宰检疫及市场监督,严禁宰杀、食用、转运、加工病害病亡的畜禽尸体。三是加大对倒卖、屠宰、加工病害病亡畜禽行为的打击力度,防止病害病亡的畜禽及其产品流入市场,确保灾区不发生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强化畜禽养殖基础设施的修缮改造

一是加快对地震灾害损毁畜禽圈舍的修缮改造。圈舍的修缮改造要按照标准化畜禽圈舍要求,与灾区畜牧业提档升级及当地实际相结合,引导养殖场(户)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向发展,促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二是对受损的县、乡畜牧兽医机构进行重建或修缮,加大对受灾县、乡、村动物防疫、检疫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防疫检疫设施设备,确保受灾地区畜牧兽医机构顺利开展灾后生产技术服务工作。

(四)强化灾后畜禽的科学饲养管理

一是利用全省各类养殖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广泛收集信息,帮助受灾养殖户解决猪苗、鸡苗等供应不畅问题,做到受灾养殖户商品畜禽补栏愿补尽补。二是组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畜牧兽医技术专家,进村入户,针对灾区畜禽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养殖场(户)业主或技术骨干开展全员大培训,讲授畜禽饲养关键技术,引导养殖场(户)加强畜禽科学饲养管理。三是组织全省饲料加工企业及时运输畜禽饲料到受灾的养殖场(户),解决饲料短缺问题。同时,对养殖场(户)畜禽饮用水困难问题,采用接通饮水管道或井水净化后再使用,确保用水安全。

四、中药材灾后恢复生产建议

(一)抢修设施,恢复生产

抢修恢复灌溉设施、产地加工设施和生产道路,确保及时对中药材进行田间管理,对重楼、黄连等遮阳网栽培的中药材及时扶正恢复遮阳网,降低遮阳网倒伏对中药材生长的影响。

(二)抢收抢种,降低损失

泸定县和石棉县均有较大面积的佛手和重楼种植。此时正是佛手采收季,应及时组织人力抢收成熟佛手并及时烘干;10~11月是重楼等中药材种植季,抓紧时间备足种苗,抢时移栽。

(三)加强管理,恢复生长

对于受灾较轻的地区,及时查看排水系统,如有积水及时开沟排水,降雨少的地区及时灌溉,增施一次复合肥;受灾严重地区应提前采收加工。对受灾的天麻、重楼、川牛膝、黄连、佛手等中药材及时扶正、培土、施肥,恢复生长,不能恢复生长的中药材及时砍除、补种。

(四)加强病虫防治,预防病害

对于草本中药材应迅速喷洒1~2次霉灵、托布津、多菌灵等杀菌剂,对于木本中药材及时对受损骨干枝或大枝的剪口修平并蜡保护,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预防病害发生。

五、粮食作物灾后恢复生产建议

(一)科学恢复重建农田基础设施

灾区渠堰、水塘、提灌站及机耕道等农田基础设施毁损,对粮食作物后期管理和收获有较大的影响,在连阴雨情况下易造成洪涝等次生灾害,建议尽快修缮损毁的渠系、堰塘及农机作业道路等,确保本季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收获并为来年正常生产创造条件。

(二)加强后期田间管理

当前水稻正处于灌浆成熟阶段,田间断水过早导致植株早衰减产,因而收割前最后一次断水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若稻田地势较高,排灌方便,以及砂性地块,断水可在收割前3~5天;若成熟时气温较低、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断水可在收割前10~15天。玉米正处于乳熟期-蜡熟期阶段,应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近期降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止湿害导致植株早衰减产。此外,还应加强对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选好高效、安全、绿色的对路农药,进行统防统治。

(三)适时收割、抢晴收获

水稻过早收获显著影响产量和米质,过晚收获不仅糙米光泽度差、褐米及碎米率高,稻粒也易脱落造成减产;玉米晚收不利晾晒易导致籽粒霉变;马铃薯未采收的可待道路恢复后采收,已收获的可就地贮藏,也可作为救灾物资,就地消化。此外,盆周山区后期多阴绵雨,因而当稻谷黄粒达到95%左右时、玉米在苞叶变黄及籽粒出现黑粉层后,应抢抓有利天气,积极组织人力和机具,及时进行收获和晾晒,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谢红江  杨文渊  陶  炼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常  伟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何志平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张 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胡建军  李旭毅  杨  勤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贺红宇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审

                                                            

 主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抄送: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2022年9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