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油厂压榨为何能负利润下扩张
来源:中国粮油食品信息网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16/7/29已阅览:374次 分享到:

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充满着不确定性,包括油脂油料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波动频繁而剧烈。在国内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油脂油料企业需要利用多种风险管理模式辅助经营。

  供应出现缺口推升粮油价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边振瑚在致辞中表示,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不确定因素多发,新的区域性经济贸易不断推进,同时也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在此环境下,中国陆续建立了四个自由贸易实验区,并且有效运行,为全球经济发展复苏做出了贡献。同时,“十三五”规划中预计每年GDP递增5%以上,今后五年的人均收入也会递增5%以上。届时,将有超过550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将超过2亿人。这些数据足以支撑中国国内油脂油料消费。

  2016年至今,国内外大宗粮油市场出现幅度较大的普涨,农产品反弹的根源和可持续性备受关注。据与会人士分析,这一方面由于豆粕等消费需求大幅增长,而恶劣天气导致全球大豆减产,进而造成供应缺口;另一方面由于国内货币市场脱虚向实,实体经济出现复苏迹象。

  中粮集团套保部副总栗燕川表示,今年中国豆粕的消费量将出现9%的超预期增长。形成这种预判,一是今年菜籽、棉籽减产,这部分的蛋白缺口需用豆粕替代;二是国家政策有所调整,中国去年DDGS的进口量减少了100万吨,这部分减少的蛋白也需用豆粕替代;三是当前养殖利润良好,有利于饲料中豆粕配比的增加。

  面对豆粕需求的强劲增长,今年频发的恶劣天气却给全球大豆生产带来了隐忧。据《油世界》统计,4月罕见的洪涝灾害导致阿根廷某年产200万吨的产区被废弃,其6月末的大豆库存降低了420万吨。另外,巴西旱灾导致其5月末大豆库存降低了920万吨。预计下半年南美大豆出口量将减少800万—900万吨。供应出现缺口,推升了国内外大豆、豆粕等品种的价格。

  大型企业运用期货工具指导生产经营

  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来说,气象、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而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比较深入的产业领域,油脂油料不仅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还与国内外经济、政治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此背景下,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很成熟地运用期货等工具指导生产经营,一方面利用期货价格决策生产经营;另一方面通过期货套保稳定利润。

  据了解,中国的大豆压榨利润一直处于全球洼地,多数时间,油厂的利润为负,但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却逐年上升,压榨产能不断扩张。《油世界》托马斯·梅尔基预计,今年,中国的大豆压榨产能将达到1.4亿吨。其中,支撑企业“负利润下扩张”的正是期货市场。

  栗燕川在会上坦陈,用相同时间点的大豆价格和豆油价格计算压榨利润,多数时间油厂压榨是亏损的,但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量庞大,企业可以在期货价格高点卖出豆油,进而实现盈利。“只要盘面出现几周时间的正利润,我们便可以把全年的产量进行套保。”

  “以现在的期货价格计算,在1701和1705合约上套保,利润都是负值,所以目前国内主流压榨企业很少进口10月船期大豆。”中储粮油脂公司总助孙大鑫进一步解释了企业如何利用期货市场指导经营。

  除了利用期货市场套保,汇丰银行华西区总经理陈渔介绍了在人民币汇率开启双向浮动的大背景下,能够分散和规避汇率剧烈波动风险的外汇衍生品市场,也可以为实体企业提供灵活和多样的风险管理工具。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多数涉农企业而言,由于实际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单一的期货套保难以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风险管理需求,农产品期权的上市或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可以通过期货与期权的组合,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设计个性化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