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土地拴上“保险绳”转出转入都放心——成都市首推履约保证保险严防土地流转风险
来源:农民日报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16/8/11已阅览:294次 分享到:

不久前,四川成都邛崃市冉义镇的种植大户黄光伦和九龙村的农户续签了土地流转合同,租期从原来的3年变为了10年,这多少让黄光伦感到有些意外!

  “村里怕业主跑了,一直不愿意把合同期限签太长;但租期太短,农户若是到期收地,我们投入的基础设施不就打了水漂?”黄光伦告诉记者,这些年出现的各种土地流转纠纷,让农户和业主都有各自的顾虑。

  针对近年来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因流入方违约或经营不善而导致农民权益受损的情况屡有发生。201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建立风险保障金制度,防止浪费农地资源、损害农民土地权益。

  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要怎么建?2015年以来,成都市以“预流转+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模式为突破,在全国率先引进现代保险制度,利用保险的风险分散机制,让预流转引进的业主和当地农户吃上了“定心丸”。今年,成都市财政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进一步在全市推广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建起了一套现代高效的农村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为农村土地流转拴上了“保险绳”。黄光伦便是首批受益者之一。

  “预流转”引来金凤凰邛崃首“吃螃蟹”尝试履约保险

  最近这两年,因为土地入市“挂牌”推介的成功运作,原本并不起眼的邛崃市水口镇钟山社区突然有了名气,前来取经者络绎不绝。

  原来,出于当地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强烈愿望,2013年底,钟山社区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钟山旅游开发公司,并结合当地土地现状、产业资源等条件,收集流转意愿,统一流转价格,与群众签订了1650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预流转”协议。由公司对地块进行整体策划和标准化包装,再交由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挂牌”推介,数家企业前来考察洽谈。

  眼看大项目来了,农户们的态度却有些冷淡。“万一又跑了怎么办?”不少村民提出业主必须按土地流转面积交纳50万元保证金。

  原来,钟山社区在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建起了新村集中居住,耕作半径加大,村民都想将土地流转出去。2012年,村里好不容易引进了万寿菊种植项目。没想到,仅仅一年时间,老板就因为经营不善撤资走人。土地在短期内难以复耕,损失达30多万元。

  为这保证金,流转双方僵持不下,项目一度搁置难以推进。这时,有人提出“能不能找个第三方,为农户和项目业主做个中间人呢”?履约担保正好对上路子。

  钟山社区引进履约担保的经验给邛崃带来了启发。邛崃市农林局局长陈汉云表示,邛崃是农业大县,全市农村土地确权面积68万亩,目前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已接近40%。“从2005年兴起土地流转开始,至今已出现约9宗影响较大的业主欠租事件,涉及面积约1.7万亩,小宗的就更多了。”陈汉云表示,这不仅造成了短期内土地的撂荒,而且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

  去年6月,邛崃市提出借鉴钟山社区农村产权“预流转”经验,在全市逐步铺开土地流转行为担保或履约保证保险。12月,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与冉义镇的友良种植合作社签下全国首单农村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合同,填补了农业保险品种在土地流转领域的空白。

  “业主若是违约,损失将由保险公司赔付。”邛崃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王平表示,“预流转+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土地流转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拴上了“保险绳”。

  政府补贴全域推广60万元保费带来2000万元保障

  “近年来,随着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成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已接近400万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0%。在土地流转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土地流转纠纷也不时出现,尤其是项目烂尾农民权益受损的事件影响十分恶劣。”成都市农委副主任潘斌认为,与由政府财政拨款专设土地流转风险基金、业主缴纳风险保证金的传统方式相比,履约保证保险利用了现代保险制度的风险分散机制,以极少的投入便撬动了巨大的风险保障,值得推广。

  为促进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的全面推开,今年成都市级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用于保费补贴,以充分调动土地流转农户和规模经营业主参保积极性。

  那么,履约保险究竟划不划算?不久前买了保险的种植大户黄光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800元/亩的租金计算,费率3%,保费为24元/亩,政府补贴50%,每亩地只需承担12元保费,1000亩地就是1.2万元,比起一次性交几十万元的保证金,当然是买保险好!”黄光伦表示,退一步说,不仅农户怕业主毁约,业主也怕,改土、建渠投入那么大,若是农户单方面撕毁协议,投入就打了水漂,保险公司就要分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在政策引导下,今年,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在新津、崇州、大邑等10余个区县陆续取得突破。土地流转率达到85%的邛崃冉义镇响应最快。

  冉义镇镇长张丽介绍,冉义镇农民的集中居住率达到了85%,耕作半径的扩大促进了土地流转的加速。近年来,通过“预流转”模式,全镇3万亩耕地,流转集中经营的有2.6万亩,其中2.4万亩今年投保了履约保证保险,60万元保费带来近2000万元风险保障。

  在土地规范流转之后,冉义将全镇10个村的土地合作社及33个种养大户组织起来,成立了稻香土地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胡华鹏说:“联合社全程土壤改良、绿色防控,打造冉义贡米品牌,去年每斤大米卖到了8元钱,比普通大米价格翻了两番。”

  成都市农委农经处处长曾定透露,目前正着手起草推进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的意见,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和政策扶持体系,争取3年内全市50亩以上规模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参保覆盖面达到90%以上。

  前景看好难点突破加快制度衔接保证顺畅运行

  农村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引起了各大保险公司的兴趣。目前已有中华联合财险、人保财险、锦泰财险以及平安财险四家保险公司通过公开比选程序入围,获得承保资格。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攀升,土地流转保险的发展前景被业界看好,只要市场培育起来,即使政府不再补贴,空间依然很大。”中华联合财险成都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助理田杭告诉记者,看到这片市场“蓝海”,各大保险公司都积极跟进。

  然而,作为一项新生事物,不可能一帆风顺。田杭表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华联合财险共计承保近5万亩。从实际推进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以下三大难点:

  一是农户认识尚需加强。根据前期邛崃的试点方案,农户与业主按2∶8的比例承担保费,政府补贴后,农户每亩只需缴纳约3元钱,但保费收取情况却很不理想,业主代付的不在少数。一些农户认为,目前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地,因此不存在风险。

  二是前期调查需要得到更多支持。由于农村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遵循自愿原则,从前期推进情况看,业主申请颁证比例不高,这就对保险业务前期审查带来了压力。此外,一些业主对保险公司财产调查也存在排斥情绪。

  三是失约出险处理机制亟待建立。由于对象的特殊性,一旦出险,就涉及对地面物的处理、土地的再流转等一系列问题,在政府相关部门主导下,建立一套标准科学的处理流程十分迫切。

  对此,潘斌也表示,履约保险只是土地流转制度中的一个方面,要顺畅运行并充分发挥作用,前期、中期、后期都有赖于相关制度的配合支持。

  目前成都各项制度衔接的步伐已经加快。“一方面成都已经建立起了农村产权交易鉴证制度,而且随着农村两权抵押试点的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证的含金量将大幅度提升,业主办证的积极性也将明显提高,土地流转合法性审查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潘斌透露,在失约出险处理机制建立上,成都市也已经有所筹划,可能于年内筹建专业的农村产权处置公司,以解决金融机构对农村产权处置能力不足的难题。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土地流出方与流入方对履约保证保险的接受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这要求保险公司从多方面完善产品。例如建立风险评价机制,探索浮动费率制度;从土地流转双方的需求出发,创新保险品种,突破单一格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