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关于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切实抓好精制川茶春茶生产指导的对策建议;新冠疫情对四川省食用菌产业的影响及稳产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0年第7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0/2/19已阅览:2265次 分享到:

 

农业科技动态

 

战疫情 抓春耕 保供给

农业科技在行动专刊第7期

(总第761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0年2月19日

 

关于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切实抓好精制川茶春茶生产指导的对策建议 

茶业是四川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精制川茶”也被省委、省政府列为“5+1”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春季是名优茶的重要生产季节,名优茶产值占全年茶叶总产值的60%~70%。近期气温逐渐升高,茶芽蓄势待发,从2月下旬开始,将陆续进入春茶生产季节,全省茶叶采摘面积达495万亩。要搞好春茶生产,需要加强茶园管理,大量采摘鲜叶,确保鲜叶收购和及时加工茶叶产品等。为打赢疫情防控和春茶生产“两大战役”,实现茶业稳产增收,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疫情下强化茶园春季管理,抓好“两早一替代”

1.茶园清洁、培肥管理宜早  通过清理茶园杂草,机修机剪侧枝、排除积水,保持茶园通透、地面干燥。在开采前20~30天,结合机耕机施尿素每亩20~30公斤。切不可施用催芽肥、生长调节剂等补充性养分,保持自然生长状态,错开采摘高峰期。

2.病虫害防治采取措施宜早  茶园春季病虫害并不严重,主要是以鲜叶采摘下树为主,宜采尽采,可以较好地减少病虫为害。同时,为防止暖冬春旱造成的蚜虫、小绿叶蝉等虫害危害新梢嫩叶,可以在3月上中旬开始在茶园插黄板、数字化色板、安装太阳能频振灯等物理诱杀和预防为主,宜早不宜晚,一般每亩20~30张,防控效果较好。

3.以机械采摘替代手工采摘鲜叶,减少用工,提高效益  采摘人工缺乏或来不及采摘的茶园,要加强茶园管理,可以在茶叶生长到一芽二叶时,采用单人或双人采茶机采摘一芽一、二叶。劳动力较充足的地区,早春可以组织家庭及附近临时没有出去务工的劳动力采摘单芽,抓住早春芽茶采摘季节,多采芽茶。若当地有大型茶厂或出口茶叶生产企业,在单芽采摘后,可以采取出租方式承包给企业。茶农在收获芽茶后,不再采摘茶叶而只收茶园租金,其管理和采摘由有实力的专合组织或企业规模化机采。

二、做好茶叶鲜叶原料的采摘工作,提高鲜叶下树率

四川春季从2月下旬开始,早春茶将陆续开采,3月下旬全面进入春茶采茶季节。四川是全国最大的芽茶生产基地,芽茶全部依靠手工采摘,需要大量的采摘人员。芽茶采摘时间紧,全手工,价格高。除了芽茶,加工甘露茶、毛峰茶等高档绿茶一芽一、二叶鲜叶也以手工采摘为主,采摘不及时,这些鲜叶随之变老,价格大幅下降,产值大幅减低,严重影响茶农收益。

1.做好鲜叶采摘人员的疫情防控  茶农自家茶园的鲜叶,最好由农户自行采摘,减少人员聚集、交叉和流动。茶园面积较多时,可以商请本地因疫情耽搁未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临时采茶。确需招收外来人员采摘时,必须做好健康检查、人员登记备案工作。采摘人员采摘前后要洗手,业主需为采摘人员免费配备口罩、斗笠、雨衣、雨靴等必要的防护用品,在卫生间配足洗手液、肥皂等卫生用品。对外来采茶工实行分餐用餐,同时做好餐具消毒工作。

2.尽可能实施茶叶鲜叶机采  春季采茶工短缺几成定局,为提高鲜叶下树率,种茶大户或村委可与当地加工厂协商,尽可能实施机械化采摘。虽然机采鲜叶价格较低些,但是可以大大节省人工,减少人员聚集,而且春茶品质好,性价比也较高。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组织机采服务队,增加鲜叶下树率,稳定和保障春茶生产效益。如果部分茶园因为疫情防控用工短缺,推迟了采摘时间,采摘单芽确实困难,也可以采用在茶叶长到一芽二、三叶时,实行机械化采摘,取得收益,减少损失。在劳动力较充足的茶区,早春多采单芽,到春茶生产后期,进行机械化采摘。这种茶园芽茶+机采管理模式经济效益好,用工相对较低。

三、抓好茶叶鲜叶的收购、运输工作,确保鲜叶质量

1.要确保采摘下的鲜叶及时收购,应收尽收  鲜叶采摘后,必须及时收购并运输到茶厂进行产品加工。政府要鼓励和扶持有加工条件的加工厂或企业对茶农采摘下的鲜叶及时收购、应收尽收。企业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及时收购鲜叶,确保不出现“卖鲜叶难”“鲜叶无人收购”的问题。

2.科学收购、运输鲜叶,确保鲜叶质量不因收购和运输而降低  收购鲜叶要分散设点,减少人员聚集,茶农不集中直接到加工厂交售鲜叶。收购、运输人员在做好个人充分防护的同时,做好鲜叶收购登记,并将鲜叶及时送到加工车间。茶叶加工企业、专合社或村委可以每天派人上门定价、称重收集,向茶农提供鲜叶收购凭据并做好登记台账,待疫情解除后,农户凭票到加工企业领取鲜叶款。茶厂须在厂区周围和鲜叶收购通道设置“消毒隔离带”,每日进行严格消毒。

四、改进现有加工设备,调整加工产品结构,实行茶叶加工连续化机械化

1.做好茶叶加工车间及加工过程的防控工作  茶叶加工企业要克服等待观望心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提前整理好茶厂卫生和加工设备检查、维修及添置。加工车间周边要坚持每天全面消毒。在疫情稳定前,暂不招收市(县)域外的加工人员,降低疫情输入性风险。加工企业要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做好加工开业备案,并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工人在茶叶生产期间应全程佩戴好口罩、手套、帽子等防护用品,勤洗手、常消毒,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加工全过程应规范操作程序,尽量以一人承担一环节来有效降低生产人员集聚问题。疫情期间,茶厂应该做好分散住宿、测体温、勤洗手、常消毒、安全就餐等防护措施。

2.调整茶叶产品结构,改单一茶类为多茶类加工  我省春茶大多采用单芽、一芽一、二叶为原料加工名优绿茶,由于疫情影响,其原有销售渠道可能受影响,销售茶叶数量有限,为避免加工的产品积压,要改变原来单一加工名优绿茶,利用优质原料,除加工绿茶外,还可以加工部分高档红茶、黄茶、白茶以及黑茶产品,以多茶类满足不同商家或消费者的需求。通过调整加工茶叶产品结构,还可以错开单一茶类加工高峰期时段,合理组织茶叶加工。

当前,由于机采鲜叶原料增多、鲜叶质量不高,企业在收购机采原料后,必须做好机采鲜叶的分级工作,并根据鲜叶原料的老嫩,用来加工不同类型的高品质绿茶,也可以加工部分红茶和黑茶。为了提高机采鲜叶加工茶叶的品质,可以配备色选机,做好精加工。

3.改进和提升加工设备,实施茶叶全程机械化不落地生产  在当前疫情下,要大力实行茶叶机械化加工。对机械化程度不高的茶叶加工厂,应及时与茶叶机械厂联系,对茶叶加工机械进行改造升级,将原有的茶叶加工单机作业,通过传输及连接设备和增添部分机械设备,升级改造成连续化智能化机械生产线,茶叶加工尽量使用加工流水线,让茶叶实现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不落地生产,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减少茶厂用工数量。

五、切实做好茶产品的营销工作,防止产品积压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茶叶原料生产基地之一,大约有60%~70%的茶叶产品是以茶叶原料而非品牌批发出售,这些品质最好的茶叶均产于春季,主要集中在2~5月。以前大部分通过交易市场或直接到加工厂销售,现在交易市场暂停,茶厂茶企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合作关系,通过微信、电话、快递等方式联系老客户,也可以使用天猫、抖音、京东及许多银行商城等线上交易和现代物流网络进行销售和派送发货。积极创新营销方式,拓展产业新业态,探索直播卖茶,让消费者通过直播对春茶产地、采摘时间、茶叶品质做到身临其境,以地域独特性、产品高品质吸引消费者购买。

六、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解决茶叶加工企业的资金需求

1.制定相关鼓励扶持措施,调动加工企业积极性  茶叶鲜叶必须加工成茶叶产品才能出售和保存,必须保证有加工企业及时、大量收购茶农鲜叶。一是加工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尽收、应收茶叶鲜叶,不能因为茶叶没有销售渠道就不收购不加工,政府对加工企业履行加工责任要进行监督和考核。二是各级财政可以考虑给予茶叶加工企业相应的贴息支持,疫情下的生产恢复补贴等,调动加工企业的积极性。三是政府可以出台加工企业茶叶加工的税费减免政策,降低茶叶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

2.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确保加工企业资金需求  在春季茶叶生产季节,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改进加工设备、引进机械化加工生产线、购买大量原料及作业农用具,采购大量茶叶鲜叶。一是协调农商行、农行、工行等金融机构,保证企业能够筹备充足的流动资金,确保鲜叶收购和茶叶产品加工及市场销售所需费用。二是对已有银行贷款的茶叶加工企业,允许申请延长还款期;三是新增银行贷款,尽量给予贷款贴息。四是部分茶叶加工企业的债务部分,可向相关机构申请豁免部分债务,或推迟履行相关债务,确保茶叶企业鲜叶收购和加工资金无后顾之忧。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罗 凡 王 云 刘东娜 龚雪蛟 王迎春)

 

新冠疫情对四川省食用菌产业的影响及

稳产保供的建议

当前,正是姬菇、大球盖菇、羊肚菌、鸡腿菇、金针菇和香菇等产品等大量上市的季节,新冠肺炎疫情下,人员流动受到限制,技术管理缺位,病虫害等生产问题开始暴露;部分产区道路被封、农贸市场关闭,导致生产出来的食用菌产品“出不了村,进不了城”,企业和合作社被迫减少产能甚至停产。专家组经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仅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千方百计稳定在田生产

对目前尚在生产运行的企业和合作社,在做好隔离和防护措施条件下,组织生产者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必须的管理。针对羊肚菌、大球盖菇、姬菇等目前正在出菇的食用菌,应分批、合理地进行水分管理,保证子实体的正常形成,在保证市场需求前提下,尽量避免大批量集中上市;对于目前部分区域未能及时完成的毛木耳菌袋制备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组织生产,可以采用加大接种用量,适当提高培养温度的方式促进菌丝生长,但应十分重视培养温度控制,避免高温烧菌;一些停产的工厂应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准备好菌种、棉籽壳、木屑等生产原料,为开工做好准备。同时还应避免气温上升后食用菌病虫害的爆发,建议提前安装黄板、杀虫灯,调集绿色防控物资,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因暖冬和疫情双重因素带来的损失。

    二、积极调整产销模式

受疫情影响,人们线下采购大幅下降,同时线上消费明显增加,应组织食用菌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与盒马鲜生、京东生鲜等网络平台对接,确保农产品及时进城入店。大力发挥当地农产品溯源体系作用,在确保产品安全前提下简化食用菌运输过程的检测程序,为食用菌产品和生产物资运输开启绿色通道,遇到产地食用菌调出困难情况,要及时向当地政府部门反映,确保食用菌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

    三、加强采后加工贮运

针对当前农户生产的食用菌鲜品积压问题,近期建议采用冷藏、烘干、盐渍、干制的方法加以保存待售,长远应支持科研院所加强精深加工、贮运和保藏等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产学研联合”加快开发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

    四、加强线上培训

为降低密切接触引起疫情扩散的潜在风险,要加速由“集中培训”向“线上培训”方式的转变,积极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和种植能手编制技术教程及视频讲座,通过微信、QQ、APP、科技在线平台等形式发送农户学习,加强农民主动通过网络学习的意识。

    五、其他应对措施

受疫情影响,一些种植户缩小生产规模、取消生产计划。建议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菌袋生产规模,创新应用带动小农户的发展模式,保证全省食用菌生产规模不降低、菌农增收不减少。要稳定食用菌经营者,包括企业工人和农户的情绪,引导农民群众不信谣、不传谣,监督做好个人保护,指导工人和农户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确保健康上岗,疫情防控、食用菌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天府农科智库  郭耀辉 农艺师  李  晓 研究员  彭卫红 研究员)

 

 

 

分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应对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应急指挥部。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所                2020年2月1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