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动态》2021年第22期: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意见(2021—2022年度)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1年第22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1/9/2已阅览:15746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2021年第22期

(总第806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1年9月1日               

专家建议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意见(2021—2022年度)

摘要:为贯彻落实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省委第十一届九次全会、省委书记彭清华来院调研等重要会议精神,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要求,我院制定出台了《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意见(2021—2022年度)》(农院委〔2021〕88号),通过“强党建、开新局、抓重点、建平台、促转化、重示范、兴产业、添活力、畅渠道、引投入、强保障、重激励”等重点任务,打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通道,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沉等,科技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阶段,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科技支撑十分重要而迫切。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根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科技支撑行动方案(2020-2025年)》(农院委〔2020〕48号),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四个面向”,围绕院“三大目标”和“五个四”发展思路,聚焦“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强院目标,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要求,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基本任务,对标对表“院科技成果转化年”部署要求和目标任务,持续强化“一个巩固提升转型,三个主动融入”,持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质效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以常态化实施“三个一”活动为抓手,打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通道,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沉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面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并作出新贡献。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科技需求,到2022年末,全院科技成果转化质效在“十三五”基础上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实现“31126”总体目标。即:评选认定建设3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我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农场;成套化示范推广院100项重点应用科技成果;建成100个省-市州-县-镇-村-户一体化科技服务绿色通道及配套平台;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区域和重点帮扶县市区,组建不少于20个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持续打通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核心示范面积累计600万亩次以上,每亩增收500元以上。农业科技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在前列、做好示范。

三、重点任务

围绕总体目标任务,设立“强党建、开新局、抓重点、建平台、促转化、重示范、兴产业、添活力、畅渠道、引投入、强保障、重激励”十二项任务,对标对表“院成果转化年”总体部署要求,扎实推进落地见效。

(一)强党建,巩固拓展党支部共建成果成效

巩固提升在昭觉县火普村、木里县簸箕箩村等创建的“党建+科技”脱贫攻坚成功模式,进一步发挥结对共建党支部的机制优势,建设一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典型示范村。鼓励支持院属各单位、分院与定点帮扶县所属党支部,新建一批“党建+科技”的结对共建机制,加强基层战斗堡垒建设,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重点,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农业农村一线展示、推广、宣传建党100周年农业科技成果成效,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主战场高高飘扬。

(二)开新局,扎实推进“院成果转化年”落地见效

为扎实推进“院成果转化年”落地见效,计划启动并组织实施“三个一”活动,即:组织科技人员1000人次,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指导活动100场次,遴选推广院100项重点应用科技成果。通过1-2年试点总结,逐步形成常态化的科技服务机制,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效,充分彰显我院为稳粮增收保供给的科技支撑作用,全面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三)抓重点,科技定点帮扶县从木里转向平昌

持续巩固提升木里县定点帮扶成效。根据《四川省驻村帮扶力量调整轮换工作方案》(川委厅〔2021〕24号)精神,自2021年下半年起,我院定点帮扶县从木里县转为平昌县。按照省委和省直机关工委部署,必须加快构建以巴中市平昌县为核心,辐射秦巴革命老区,带动打造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行稳致远的农业科技帮扶新格局。总结木里定点帮扶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做法,以挂职干部为纽带,进一步调整优化科技帮扶计划,组织全院力量,聚焦粮油、蔬菜、食用菌、水果、青花椒、茶叶、蚕桑、中药材、水产、高粱等产业,注重在智能化、标准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在高端定位、高位求进、高效支撑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现有产业结构、进一步引入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旅结合新业态、进一步激发生产者劳动热情,加速推进院科技成果示范转化与平昌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高效融合,助推革命老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跨越式发展。

(四)建平台,强化科技合作平台支撑

依据“十四五”建成“1123”科技合作平台目标任务,2021-2022年重点巩固提升已建国际合作引才引智基地和双边合作平台及基地、国省工程实验室、与市州共建分院、乡村振兴讲习所+专家大院等村级平台,加快运行机制模式转型升级,深化科技合作平台在乡村振兴及“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彰显。鼓励支持院属各单位、分院在院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加快探索建设一批院(所)地企共建的实体化、专业化、全链化产业技术研究院或农业科技服务联合体,及国际多边合作平台及基地,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持续科技支撑。

(五)重示范,支撑引领现代农业与小农户有效衔接

主动融入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在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等重点区域,聚焦现代种业、现代农业装备业、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业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整合项目、人才、平台等资源,聚集高产高质创建、农机农艺融合、优质资源引育等要素,打造寓高新科技、高效益、高效率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核心示范区,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健康发展。鼓励支持院属各单位、分院,分产业、分区域开展“现代种业芯片成就展”“千亩千斤粮高产高质高效创建”“田间学校”“农民夜校”等多种形式的推广示范活动,着力带动提升小农户的科学种田水平,为当地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助力重点区域整建制(市、县、乡镇、村)农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

(六)促转化,加强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支撑

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针对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帮扶县(市、区),结合落实全省“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因地制宜组建21个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深化提升“创新转化一条线、专家用户面对面”。一是遴选培养一支潜心研究、热心成果转化、熟悉生产、业务水平精湛的农业科技队伍;二是打破科技成果供需障碍,进一步强化与服务区域院地企的合作力度;三是提升科技成果信息化服务能力,计划采用科企联合体的方式,建设面向全省的农业科技信息交流服务综合平台。实时发布我院最新科技动态和成果信息,聚焦生产实际整合农机作业、专业化服务、农田墒情及灾害等信息开展综合服务。计划编撰出版包括全院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技增粮、科技增收和绿色发展”科普专著,在线上线下推广应用。

(七)兴产业,增强乡村振兴造血功能

聚焦产业兴旺,着力抓好水稻、玉米、小麦、薯类、油菜、花生等粮油作物,以及经济园林间套豆类、饲草等粮饲作物的适配品种鉴选、绿色丰产技术、耕地培育与污染防控等“四新五良”新成果集成与推广,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提供支撑。围绕果树、蔬菜、茶叶、桑树、中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水产、蚕等健康养殖,生产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为“川字号”农业品牌创建注入科技创新动能。

(八)添活力,深化改革激发示范转化内生动力

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的讲话精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科创十条)为契机,及时修订并发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与示范转化项目管理办法》《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农场遴选服务办法》,院属各单位、各分院要制定落地推进的相关实施方案,并报院科技合作处备案。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增大直接贡献科技人员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比例,激发科技成果示范转化活力,加快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股权分配改革,注重通过市场需求引导成果资源的有效配置,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全面准确反映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切实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造、创业激情。

(九)畅渠道,坚持并完善创新成果示范转化“五实”“八精准衔接”等机制模式

鼓励支持开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打好我省种业翻身仗”“四川农业科技现代化”“科技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路径研究,为创新转化机制模式提供理论支撑。按照工作实、项目实、团队实、平台实、成效实的“五实”目标,探索创新并应用“专家为支撑、园区为载体、项目为纽带、奖励为驱动”的成果转化新模式,以及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做好有效衔接的科技支撑上,具体细化为实现领导、专家、团队、项目、创新服务平台、示范基地、实施方案、激励机制等八个方面的有效精准衔接新机制,力争建成100个省-市州-县-镇-村-户一体化科技服务绿色通道及配套平台。一体化科技服务绿色通道以骨干科技人员为班底,重新组建和优化成果示范转化队伍的人才结构,充分发挥他们精湛的技能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推动机制模式创新再出发、上台阶。

(十)引投入,构建新型经费保障体系

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级“十四五”示范、转化、推广应用专项,加大院地企合作力度,有效整合各类资金,优化设立院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工程专项,力争新设立院企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金,逐步形成以财政专项资金为主体、地方支持经费和经营主体投入为两翼的经费保障体系。

(十一)强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考核

调整合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进贫困和民族地区行动”“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科技支撑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科技支撑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院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领导小组与该小组合署办公。领导小组办公室常设部门设在院科技合作处,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管理,执行工作计划推进情况定期报告、定期监督检查、年终考核评估的工作推进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项考核评价办法,将各单位工作完成情况纳入院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强化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绩效奖罚,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考核指标和质量要求顺利推进。

(十二)重激励,营造实干奋进的良好环境

加强正向激励机制建设,激发我院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树立标杆和榜样,营造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对科技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广泛宣传和隆重表扬;先进个人优先推荐参加国、省、厅(院)的各项评先评优活动,在同等情况下优先评聘职称和晋升岗位;根据《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国科发才〔2021〕172号),建立有利于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机制,执行“同等条件下女性优先”的激励政策。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牟锦毅  张  雄  刘永红  龚一耘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审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2021年9月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