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动态》2021年第24期:关于西南山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1年第24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1/9/26已阅览:17838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2021年第24期

(总第808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1年9月22日   

专家建议

关于西南山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摘要:西南山地位于长江上游,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西南山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对长江大保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南山地农业发展尚存在“特色不特,品牌建设亟待加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绿色生产技术不多,科技支撑不足”等突出问题。针对西南山地实际,提出“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培育和布局农业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适度规模化、品牌化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及品牌;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龙头企业引领能力;开展农业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绿色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对策建议。

 

时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四川乃至西南山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对长江大保护、擦亮农业金字招牌意义重大。结合笔者在山地农业方面的研究和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工作体会,就西南山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西南山地农业特点和重要地位

西南山地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西五省和西藏自治区,90%以上是丘陵山地和高原,是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的发源地或流经地。西南山地约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4,拥有超过1/5的人口和近1/5的耕地,农林牧渔总产值不到1/6,8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定居西南。西南山地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也是边疆民族地区和发展滞后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西南山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对长江大保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西南山地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蓬勃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特色不特,品质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西南地区气候类型多样,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为复杂又十分优越的地区,以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为主,雨水丰沛,垂直气候差异显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但是,产业同质化、缺位、低位和错位的问题非常突出,能种的地方没种好,不能种的地方也在种,品质参差不齐,品牌不响,价值难以实现。

(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

在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中发现,山区重点贫困县的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很少,能力也不强,对市场的分析把握、对技术的掌握运用不系统不全面。龙头企业在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规模,没有做到未雨绸缪,忽略了发展战略研究、规划和高质量发展,与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及当地实际情况的结合也没有十分紧密。

(三)绿色生产技术不多,科技支撑不足

西南山地绿色生产技术支撑不足,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受教育影响,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从业人员科技素质相对偏低,不知道应采用什么技术;另一个方面,受交通和历史原因影响,对山地贫困地区的研究不多,储备的技术也少。亟需研究气候、光热、土壤、降雨、生态等资源要素对特色作物生长发育、品质提升、保健营养功能等的影响机制,科学规划,集成绿色增效技术,全面提升特色产业品质,打造品牌,提高价值,为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一)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培育和布局农业产业

在产业培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传统的玉米、马铃薯、水稻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是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和建设好耕地大粮仓,藏粮于地;二是要加强农业投入品数量和质量的管控,坚持绿色生产。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与种植业的复合融合发展,适度规模化,切实管控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二)特色化、差异化、适度规模化、品牌化融合发展

农产品的价值来源于品质和功效,特别是对人类健康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来源于品牌和其特色、特殊的产地环境。要研究其特点和差异性,要研究进一步提升品质的技术措施,分类施策。讲好品质故事,打造品牌,实现价值,实现从数量到质量,从质量到品质,从品质到品牌的三大转变,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利用和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发挥其在自然景观中画龙点睛的作用,农旅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

(三)提高组织化程度,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能力

引进与培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引进培育产业发展能力强、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作用大、营销模式多样、市场拓展和营销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紧密结合贫困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建立合作共赢机制,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构建产业振兴长效机制。

(四)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科学技术水平

一是构建生态高值特色产业与绿色增效关键技术体系。系统研究西南山地农业资源环境要素特征,明确茶叶、水果、干果、烤烟、道地中药材、辣椒、黄姜等优势特色产业与农业资源环境要素的响应机制,为特色产业规划提供理论科学依据和方法;研究特色产品重要营养保健物质的形成机制,构建基于土壤改良与定向培育、品种改良、养分均衡调控、生态种植的绿色增效技术体系,提高商品性和商品率,提升品质,提高价值。

二是提高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水平,高效利用雨水,有效防控季节性干旱。山地农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水土资源配置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性干旱问题突出。围绕降雨资源高效利用,开展生物、工程、农艺协同拦截技术的集成研究,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库库容,提高季节性干旱综合防控能力,提升生态功能,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构建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与关键技术体系。基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利用西南地区作物多样性,构建区域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和关键技术体系;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营养体农业,立体拦截消纳污染负荷;构建石漠化荒漠化综合治理与绿色生态发展模式。

四是构建绿色生态种养新模式及关键技术体系。建立绿色生态、环境友好型种养新模式,开展种养循环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模式、种养结合型农作模式、稻渔耦合生态模式的集成研究与示范;阐明农作制度变化对土壤质量提升、养分转化运移及利用效率、农业面源污染阻控消纳能力和生态功能提升效应的影响,拓展农业生态功能,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新途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刘定辉  陈尚洪  陈红琳

                                                  四川省气象局  王明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张晴雯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审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2021年9月2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