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动态》2021年第25期:关于加快我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建议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1年第25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1/10/20已阅览:15566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2021年第25期

(总第809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1年9月24日                

专家建议

关于加快我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建议

摘要: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发展,特别是特色产业的发展。我省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脱贫地区大多生态环境好,具有独特的农业自然资源,农产品种类多样,“绿色、特色”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着“特色认识、集聚水平、科技支撑、融合发展、品牌建设”五个方面的不足,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我省乡村振兴,我院专家从特色农产品目录编制、区域划定评价、关键技术攻关、融合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发展,特别是特色产业的发展。我省作为农业大省,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这就必须抓实产业兴旺这个关键。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实现自我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我省自然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多样,尤其是脱贫地区大多生态环境良好,具有独特的农业自然资源,农产品“绿色、特色”优势明显。如岷江高山峡谷的甜樱桃,秦巴山区的猕猴桃,乌蒙山区的早春茶,大小凉山彝区的石榴、芒果,高原藏区的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对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助农增收、脱贫解困等表现出显著的拉动效应,已成为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我省乡村振兴,就优势特色农产品目录编制、区域划定评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融合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主要问题

在开展了部分县(区),以及昭觉县、布拖县、小金县、九寨沟县、木里县等脱贫地区的初步调研后发现,我省特色农产品产区建设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认识误区。不少地区在发展特色农产品的过程中,存在“以多为特”的认识误区,认为特色农产品就是“多”,忽视特色农产品应具备品质、口感、外观等独特性。区域集聚水平较低。基层干部和农户缺少经验和专业知识,盲目引进导致适宜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空间被挤占,使得我省特色农产品生产集聚度不高。三是科技支撑不充分。当前农业科技成果大多集中在粮食作物,特色农作物新品种开发培育相对较少,已有新品种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推广。其次部分地方特色品种保护不足,受外来品种干扰,导致品种退化。四是融合发展不充分。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与线上线下销售发展滞后。乡村旅游对特色农产品的提升不够,观光型产品比重过大,文化创新创意和内涵挖掘不足,缺少文化创意植入。五是品牌建设滞后。特色农产品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等评比认证少。获得“三品一标”、GAP、GMP、QS等相关认证的基地、产品数量比例较少。

二、政策建议

(一)启动特色农产品目录编制

一是筛选一批区域优势型特色农产品。此类特色农产品能代表四川省自然资源特点,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鲜明的独特性,省域内适宜区域较广,可作为全省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二是筛选一批地方特色型农产品,此类产品具有显著的独特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受制于自然资源限制,不宜大规模推广,但能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产业载体。通过全省特色农产品目录编制,有助于分类聚焦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二)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划定与评级

一是启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划定专项。建议在科技部门的重点研发计划中增设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划定项目。组织农业科研单位,围绕特色农产品目录,逐一开展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限制因素研究,并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划定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和等级。二是各地做好特色农产品布局规划。推动特色农产品建设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特色村镇等建设的结合,统筹空间布局,集聚要素资源,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特色产业与园区建设有机融合。

(三)加强特色农产品科技攻关

一是继续开展“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科技服务行动”。整合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科院、四川省林科院等科研单位专家,开展巡回农业技术咨询和指导。二是针对特色农产品目录,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科技投入,选育一批突破性特色农作物、经济作物、林木新品种,开展集成配套技术研究,为发展特色农产品提供品种支撑。三是加强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评价利用,重点创制一批优势种质资源和材料。四是加强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加大对母本园、资源圃、基因库、保种场等设施的改造与建设。

(四)推动特色农产品融合发展

一是提升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水平。积极推动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向特色农产品倾斜。支持新建和改造贮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和运销等设施装备,促进特色农产品减损增效。二是支持特色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发展“互联网+特色农业”,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营销大户,开展线上线下流通体系建设,打通特色农产品“田头到餐桌”的渠道。三是继续开展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并适度向特色农产品倾斜。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自然要素等资源,推进特色农产品与旅游、文化、科技、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休闲农业景区景点、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农庄。

(五)强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

一是积极引导特色农产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培育和发展独具特色的地域品牌,强化农产品的独特品质,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依托“川藏高原”“大凉山”“圣洁甘孜”“广元七绝”“巴食巴适”等区域品牌,创新品牌发展模式,形成“区域品牌+特色品牌”的品牌家族。设计生动形象的品牌符号,赋予品牌拟人或物化的性格特征,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扩大影响面。三是加强品牌营销推介。创新农产品品牌营销方式,充分利用手机客户端、网络公众号等“互联网+”形式,全方位宣传展示。打好“绿色牌”“生态牌”“错季牌”,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给农产品品牌注入更多人文元素。四是推行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促进品牌农产品直供直销,推进特色农产品专销柜、放心店和专业市场建设,实现优质优价,使生产者、消费者双方受益。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林正雨  陈春燕  李 晓  刘远利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刘定辉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审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2021年9月2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