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动态》2022年大豆振兴专刊第2期:关于当前我省大豆夏播备耕的建议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2年大豆振兴专刊第2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2/7/15已阅览:1188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大豆振兴专刊第2期

(总第827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2年7月14日                

专家建议

关于当前我省大豆夏播备耕的建议

摘要:四川是全国大豆主产省份,大豆常年种植面积约600万亩,2021年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四位。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的决策部署,落实“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省农业农村厅着力加强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切实做到大豆产业持续增产增效。时值大豆夏播备耕关键时节,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大豆创新团队结合当前大豆生产种植情况,提出正确选择适宜种源、加快备耕适时播种、因地制宜选择种植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正确选择适宜种源

各地市州积极与省级种子管理部门联系,在主要农作物审定品种目录中,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的大豆品种,同时严禁将其他季节的大豆品种在夏季播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植株间距小,不能选择净作品种,宜选择适宜套种的夏大豆品种。经果林-夏大豆种植模式也应选择适宜套种的大豆品种。

二、加快备耕适时播种

抓实耕地利用,积极开垦撂荒地进行复耕。盘活经果林间空地,挖掘柑橘林、桑园、竹园、低幼龄茶园等经济林间空地,发展立体种植模式。撂荒地和经果林空地土壤比较板结,需适当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积极准备空闲地除草翻耕,选择小(微)型旋耕机,深翻晾晒,选择环境友好型除草剂,减少对经果作物和土壤的危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需特别注意除草剂型选择,避免因混用喷施导致除草效果不好或药害发生。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应尽快造墒播种;无灌溉条件的地块,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雨后的有利时机,进行抢墒播种,做到能播尽播、能种尽种。

三、因地制宜选择种植模式

除了原则上要求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外,有条件的地方可因地制宜发展大豆高粱带状套作、幼果林间作大豆等不与主粮争地的新模式,多种模式并举落实大豆面积。(一)大豆玉米带状套作模式。推荐按照2行玉米带与3行大豆带套作种植。以2.2~2.4米开厢,窄行为玉米带、带宽0.4米,宽行为大豆带、带宽0.6米(大豆行距0.3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0.6~0.7米(如为机收玉米,间距则为0.7米)。机械播种玉米株距14~16厘米、密度3500~4000株/亩;大豆株距8~10厘米、密度8300~9300株/亩;玉米播深4~5厘米,大豆播深3~4厘米。此模式适宜我省平坝、丘陵和低山区春玉米种植区与夏大豆进行套种。(二)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推荐按照2行玉米带与4行大豆带间作种植。以2.6~2.8米开厢,窄行为玉米带、带宽0.4米,宽行为大豆带、带宽0.9~1米(平均行距0.3~0.4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0.6~0.7米(如为机收玉米,间距则为0.7米)。玉米、大豆单粒穴播,玉米株距13~14厘米、密度3400~3700株/亩;大豆株距9~11厘米、密度8600~9500株/亩。此模式适宜我省平坝、丘陵和低山区净作小麦(油菜)收获后的夏玉米夏大豆间作。(三)大豆高粱带状套作模式。高粱带与大豆带间距0.6~0.7米,高粱行距40厘米,密度与净作相当,大豆密度为单作的70%~100%。此模式适宜我省高粱种植区域。(四)幼果林间作大豆模式。幼果林与夏大豆间作,夏大豆行距60厘米、窝距40厘米,每穴2~3粒种子,大豆距离果树70~80厘米,保证经果林必要的操作空间。此模式适宜我省经果林产业发展成熟、规模较大区域,例如标准柑橘林、果桑林和猕猴桃林等。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钟文娟  牟方生  叶鹏盛  陈四维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审

 

 主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抄送: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2022年7月1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