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动态》2022年大豆振兴专刊第3期:多措并举确保我省大豆扩面增产的建议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2年大豆振兴专刊第3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2/7/15已阅览:1754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大豆振兴专刊第3期

(总第828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2年7月15日                

专家建议

多措并举确保我省大豆扩面增产的建议

摘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豆油料扩种的决策部署,我省出台了《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实施方案》等文件,有力地推进了2022年国家下达我省310万亩示范推广任务的落实,但离全面完成我省765.1万亩的大豆扩面任务仍有较大差距。同时,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对粮经复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积极探索粮经复合新模式是农业科技战线的重要紧迫任务。为此我院大豆团队提出要积极研究与示范推广果树、茶树、花椒、桑树等经果作物间作大豆等多种技术模式,加强培训指导,强化扩种责任督导考核等工作建议,确保我省大豆扩面增产总体任务圆满完成。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豆油料扩种的决策部署,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大豆油料扩种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农技中心关于组织开展大豆油料提产能农技行动的通知》,我省出台了《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四川省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等文件,有力地推进了国家下达我省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310万亩的任务落实。但是,要全面完成我省2022年大豆种植面积扩大到765.1万亩的计划任务,在圆满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的基础上,还需要积极研究与示范推广果树、茶树、花椒、桑树等经果作物间作大豆等多种技术模式,加强技术模式的培训指导,强化扩种责任的督导考核,多措并举再种大豆455.1万亩,才能确保我省大豆扩面增产总体任务圆满完成。

一、我省经果作物间作大豆普及率偏低

目前我省果树、茶树、桑树、花椒、中药材等经果作物的种植面积较大,但间作大豆普及率还不到10%。以果树为例,2020年全省果园面积约1210万亩,五年内可以间作大豆的果园面积约500万亩,其中幼龄果园面积300万亩,成龄果园面积200万亩,折成净作大豆面积超过250万亩,每年通过果园间作大豆可增产大豆33万吨。但是,2021年全省果园间作大豆面积仅为46.8万亩,仅占实际可间作大豆果园面积的9.36%,尚有较大空间可以发掘利用。

二、开展经果作物间作大豆的意义

近年来,我省发展了较大规模的经果作物,使得经果与粮食作物出现争地矛盾,这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挑战。开展经果作物间作大豆,可合理利用地力、空间和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既稳定经果产业,增加豆类产量,也缓解粮经作物争地矛盾,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在新形势下对提高我国豆类自给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豆类作物根系具有根瘤菌,经果作物间作大豆,可以固氮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和理化性质;在豆类作物封厢以后,还可有效阻止杂草生长,节约除草成本,具有良好生态效益。

三、经果作物间作大豆模式及关键技术推荐

(一)经果作物间作大豆模式

1. 柑橘大豆间作模式。我省柑橘面积约500万亩,在成都平原及川东丘陵区,发展柑橘大豆间作潜力巨大。柑橘幼果园间作大豆,大豆与柑橘行距最低保持0.6米;成龄果园间作大豆,大豆与柑橘行距最低保持1.0米。

2. 茶树大豆间作模式。我省茶园面积约600万亩,在川西南、川东北等11个茶叶主产地,发展茶园大豆间作潜力巨大。在幼茶园间作大豆,大豆与茶行距最低保持0.6米;在成龄茶园间作大豆,大豆与茶行距最低保持0.8米。

3. 花椒大豆间作模式。我省现有花椒面积600万亩,其中青花椒约300万亩。青花椒在每年6月采摘时需剪下全部椒条,随即开展间作夏大豆。2年生及以下的椒园,大豆与花椒间距最低保持0.6米;3年及以上的花椒园,大豆与花椒间距最低保持0.9米。

4. 桑树大豆间作模式。我省桑树面积约230万亩。其中,叶桑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春蚕采叶完毕后将全部桑枝夏伐式修剪;果桑在5月中旬以前桑葚采摘完毕即可进行全部桑枝剪伐;茶桑在每年5月底以前桑叶采摘完毕即可进行全部桑枝剪伐。在桑枝剪伐后即可开展间作夏大豆,大豆与桑树行距最低保持0.7米。

(二)经果作物间作大豆关键技术

1. 大豆品种选配。经果作物间作大豆应选用耐密耐荫、抗倒伏、株高适宜的大豆优良品种。春播鲜食型品种可选择川鲜豆1号、川鲜豆2号、川鲜豆3号、川豆155、贡鲜豆4号等;春播粒用型品种可选择南豆23、南豆24、南春豆31、南春豆36、川豆155、中黄39、齐黄34等;夏播品种可选择南豆12、南豆22、南夏豆25、南夏豆30、南夏豆35、贡秋豆5号、贡夏豆12、贡夏豆13、贡选1号等。

2. 大豆种植规格。经果作物与鲜食豆、春大豆间作,鲜食豆、春大豆行距0.4米、窝距0.25米,穴留2~3株。经果作物与夏大豆间作,夏大豆行距0.6米、窝距0.4米,每窝定苗2株。经果作物与春鲜食豆+夏大豆两熟间作种植,鲜食豆行距0.4米、窝距0.25米,每窝定苗2~3株,夏大豆行距0.5米、窝距0.4米,每窝定苗2株。

3. 播种前整地除草。播种前,采用手扶式旋耕机旋耕经果林行间大豆播种带进行整地;大豆播后2天内芽前封闭除草,可采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00毫升/亩,如阔叶草较多可混加80~120克/亩草胺磷,进行全田定向喷雾封闭除草,注意土壤湿润条件下效果最好。

4. 大豆病虫绿色防控。综合应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为主,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防治为辅。结合播种前翻耕平整、减少田间积水、增施磷钾肥等农业防治措施,生长期利用智能LED集成波段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诱芯装置、黄板、糖酒醋液诱杀,采取释放螟黄赤眼蜂等以虫治虫、选用枯草芽孢杆菌等以菌治病、选用球孢白僵菌等以菌治虫,在大豆花荚期病虫害大量发生时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苯醚•嘧菌酯、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进行定向喷雾防治。

四、保障措施建议

(一)深化技术模式的创新完善

依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南充市农业科学院、自贡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不断完善和创新经果作物间作大豆种植技术模式,建立适宜不同区域、不同经果作物配合的间套作模式,优化集成具有可行性的新模式,持续释放大豆扩面潜力。

(二)强化技术模式的培训指导

鼓励有关专家加强工作联动,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依托已成立的技术服务团,采取广播、电视、现场观摩等方式,强化对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农民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全方位、多层级培训指导,提高技术到位率。

(三)实施技术模式的奖补政策

实施经果作物间作大豆专项补贴,以调动经果种植业主间作大豆的积极性;将适宜用于经果园地间作大豆的小型耕种机、田管机、收获机纳入农机补贴政策范围,以提高经果作物间作大豆机械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四)加强扩种责任的督导考核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切实承担起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积极采用经果作物间作大豆种植技术模式,科学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认真合理制定本地区经果作物间作大豆技术推广计划,建立健全责任考核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着力提高豆类粮食自给水平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叶鹏盛  曾华兰  牟方生  刘  勇  何  炼  钟文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审

 

 主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抄送: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2022年7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