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动态》2022年第18期 大豆振兴专刊第5期:关于四川大豆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2年第18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2/7/27已阅览:1388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大豆振兴专刊第5期

2022年第18期(总第833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2年7月29日                

专家建议

关于四川大豆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摘要:在国产大豆原料自给率严重不足的背景下,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我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有效推进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310万亩的任务落实。但从加工角度看,仍存在原料成本高、产品特色乏和企业实力弱的问题,建议从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研发投入与加快产业升级三个方面着手,探索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保障我省乃至全国食用油及蛋白供应作出更大贡献。

 

大豆是人类最重要的油脂和蛋白来源之一。在我国目前大豆及大豆油严重依赖国际进口的背景下,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我省积极落实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开展大豆科技自强县建设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试验推广,有效推进2022年新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10万亩的任务落实。在加工方面,应聚焦食用油(油脂)及生猪等畜禽饲料(蛋白)自给率低的问题,充分发掘我省大豆加工产业特色优势,丰富产品类别、保障产品质量、提升产业水平。

一、存在的问题

(一)加工原料成本高

我国大豆原料主要依赖进口,且进口大豆中绝大部分为转基因品种,其到岸价格远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大豆(包括大豆油)进口资质掌握在少数大型粮油企业手中,其他企业购买进口原料(主要指大豆油和豆粕)的渠道受限,且购买成本相对于有资质的大型企业进一步增加。因此,采用国产原料进行加工的成本极高,导致市场竞争力弱;而中小企业采用进口原料加工的成本比有资质的大型企业更高,导致中小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削弱。

(二)加工产品特色乏

大豆主要加工成大豆油和传统豆制品。大豆油加工以有进口资质的大型企业为主,一般以进口大豆为原料,采用浸出法制油,豆粕残油低、饲用品质好;若以国产大豆原料生产常规大豆油产品,企业将毫无市场竞争力,因此亟需开拓营养健康型、风味型等细分产品市场,创制相关特色产品及专用特色品种。传统豆制品加工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一般以国产大豆为原料,产品种类繁多,如豆腐、豆干、豆奶(粉)、豆豉、豆酱等,但同类产品特色挖掘不足、同质化严重,更缺乏针对不同产品的专用加工品种。

(三)加工企业实力弱

我省本土油脂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而且几乎没有本土企业生产大豆油,所需大豆油基本从有进口资质的大型企业购买。我省豆制品加工企业数量较多,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其中包括众多作坊式企业,其技术与装备缺乏创新,自动化程度较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较为突出。我省缺乏蛋白深加工企业,如浓缩蛋白、分离蛋白、多肽等高附加值产品产能严重不足。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

通过政策引导和政府补贴等方式,鼓励充分利用闲置耕地及复合模式种植大豆,全面完成我省2022年新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10万亩的任务,提高大豆产量,以应对国产大豆供给不足、价格较高的问题。鼓励有条件的油脂加工企业采用国产大豆生产食用油,缓解我国食用油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鼓励生猪等畜牧业加大使用国产豆粕力度,缓解饲料原料依赖进口豆粕的问题。

(二)加大研发投入

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大豆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并保障持续性经费支持。大力开展高含油、高蛋白、高营养等专用大豆品种选育,为不同大豆加工产品开发提供原料保障。着重开展特色大豆油、生猪饲料等加工技术研发与优化,建立健全大豆加工产品安全、营养与感官品质评价体系,为大豆加工产品多样化、高品质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大大豆蛋白深加工技术研发力度,为完善大豆产业链条提供技术储备。

(三)加快产业升级

引导各地龙头企业通过制定标准、选好原料、引进和改良先进技术与装备、创新产品等方式,引领我省大豆加工产业提档升级。同时,关注农村地区小(微)型加工企业成长,通过改良技术装备和加强市场监管,使之与龙头企业形成有机整体,并把相当一部分利益留在农村。通过合作与分工,全面提升我省大豆加工产业整体水平,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区域优势。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姚英政  宣  朴  梁  强  熊  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审

 

 主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抄送: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2022年7月2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