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动态》2022年第24期 战高温 抗大旱 防大汛 农业科技专刊第6期 大豆振兴专刊第7期:关于抓好我省大豆夏季田间管理的建议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2年第24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2/8/9已阅览:1530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战高温 抗大旱 防大汛 农业科技专刊第6期

大豆振兴专刊第7期

2022年第24期(总第839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2年8月9日              

专家建议

关于抓好我省大豆夏季田间管理的建议

摘要:当前我省干籽粒用型春大豆已进入鼓粒期和成熟期,夏大豆正值开花结荚期,是产量形成最为关键的时期。今年6至7月我省大豆产区遭遇了近年来较为严重的高温伏旱天气,据预测进入8月后,降水量将较常年同期偏多10%~20%,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在盛夏期间,为克服异常天气的不良影响,生产上一定要抓好大豆肥水管理、控旺防倒、病虫害防控等田间管理,以夺取应有的产量,确保我省大豆扩面增产任务圆满完成。

 

2022年6月下旬以来,我省盆地丘陵区发生阶段性高温热浪,高温日数较常年略偏多,几乎所有大豆产区均遭遇了近年来较为严重的高温伏旱影响。据四川省气候中心预测,进入8月份盛夏期间盆地东北部、盆地西北部和盆地中部平均降水量将较常年同期偏多10%~20%,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当前正值我省春大豆鼓粒期及成熟期、夏大豆开花结荚期,均是大豆产量形成最为关键的时期,异常的天气将会对大豆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生产上一定要抓好田间管理,以夺取大豆生产的应有产量。

一、我省夏季大豆生长发育情况

我省春大豆总体种植规模不大,有收获鲜荚和收获干籽粒两种类型。收获鲜荚的春大豆一般在7月底以前已完成,而收获干籽粒的春大豆一般在8月份成熟。干籽粒用型春大豆在盛夏期间正处于鼓粒期和成熟期。夏大豆是我省大豆的主体类型,生产上多以大豆玉米(高粱)间套作、林果茶桑间作等模式为主,在盛夏期夏大豆正处于开花结荚期,即大豆产量形成最为关键的时期。

二、干籽粒用型春大豆夏季田间管理措施

干籽粒用型春大豆在盛夏期间鼓粒期和成熟期的田间管理,一方面要加强病虫害防控,其中防治豆荚螟、斜纹夜蛾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或者印楝素、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或者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进行喷雾,每隔7~10天1次,根据发生情况喷施1~2次;防治炭疽病可选用咪鲜胺、代森锰锌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进行喷雾,每隔7~10天1次,根据发生情况喷施1~2次。注意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

另一方面要加强田间土壤水分管理,遇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避免田间积水致涝造成粒重降低而减产,特别在成熟期更应该降低土壤水分,加速大豆籽粒脱水成熟。当茎叶变黄、豆荚变干呈黄褐色就可以收获,一般在晴天早晨有露水时收割,以防止果荚炸裂落粒,并及时运回晾晒、脱粒,去杂晒干后在冷库或低温条件下保存。

三、夏大豆夏季田间管理措施

盛夏期是夏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时期,也是需肥需水的关键时期,对大豆产量形成尤为重要,抓好田间管理能保证花多、荚多和粒满,为增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主要应做好巧施花荚肥、植株控旺防倒、旱浇涝排、病虫害防控等田间管理。

1.巧施花荚肥。今年夏大豆苗期遭遇高温干旱,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细弱、叶片偏黄、花荚较少,抓好开花结荚期追肥,对后续增花保荚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在大豆盛花期,每亩追施尿素5~10千克,并在叶面喷施磷、钾肥和硼、钼等微量元素的水溶肥2~3次,每次用磷酸二氢钾100克、钼酸铵25克、硼砂100克对水50千克溶解后均匀喷施于植株及叶片的正反面。如果土壤供肥力强,植株生长健壮,应少施或不施,以免植株疯长;对前期基肥或苗肥不足、前茬为小麦或油菜等作物的大豆田,可适当多施促花肥。土壤追肥应深施肥料,促进根系深扎,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大豆抗旱、抗倒伏能力。

2. 植株控旺防倒。对于肥水充足引起前期长势旺、有徒长趋势、田间郁闭的大豆,应及早在初花期或分枝期进行化控抑制徒长,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减少落花落荚,降低株高以防止倒伏,可用5%烯效唑每亩50克对水30千克、或15%多效唑每亩50克对水40~50千克喷洒植株,注意严格控制用量,不能重复喷雾。

3. 遇旱浇水、遇雨排涝。花荚期是大豆需水临界期,干旱将引起落花落荚,降低每荚粒数和粒重,严重影响产量。因此,有条件的田块,遇旱应及时喷灌或浇水降温增湿,水源不足时要中耕松土保墒,以减轻干旱高温热害的影响,保花增荚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同时,如遇暴雨或连续降雨天气,应及时开沟排涝防渍害。

4. 病虫害绿色防控。夏大豆花荚期应重点防治豆荚螟、斜纹夜蛾、大豆高隆象、炭疽病、病毒病和白粉病等主要病虫害,综合应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为主,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防治为辅。结合减少田间积水、增施磷钾肥等农业防治措施增强植株抗逆能力;采用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糖酒醋液等诱杀鳞翅目、鞘翅目害虫;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生物农药等以菌治病;选用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生物农药等以菌治虫;在大豆花荚期病虫害大发生时,及时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害虫,选择苯醚•嘧菌酯、咪鲜胺防治病害,一般每隔7~10天1次,根据病虫发生情况连续防治2~3次,注意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叶鹏盛  曾华兰  何  炼  代顺冬  韦树谷  刘  勇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审

 

 主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抄送: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2022年8月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