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科技产业与资产管理处
农业产业化重大推进项目推荐(一)
发布单位:院产业资产处 发布时间:2015/4/21已阅览:728次 分享到:

 

专用、功能型杂交稻新品种“川香优37”

 

水稻超高产育种与超级稻育种的回顾高产和超高产是作物育种永恒的主题,是粮食安全最有效的保障。我国是人口大国,是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人口的增长,对水稻需求将呈上升趋势。功能型杂交稻对解决种植结构多元化及对加工型品种的需求,解决人类疾病谱发生重大转变对保健功能型大米的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水稻所《专用、功能型杂交稻新品种“川香优37”的中试与示范》项目,以 “一种杂交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方法”等专利技术为支撑,配套研发“高质量亲本繁殖技术、高产高效配套制种技术、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制出的杂交稻新品种“川香优37”打破了以前品质性状中高直低胶、低直高胶,两者极显著负相关的研究结果,是一个将高直链淀粉、高抗性淀粉、高胶绸度、高产、稳产、广适有机结合的创新体。该品种于2013年5月通过了四川省审定,符合国家产业行业发展政策,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为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的实施,能够提高种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节本增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联系人:四川省农科院科技产业处

何兵  盛屏  028-84504486,84504037

 

特色苗药赶黄草新品种

 

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 Pursh)是四川省道地药材,具有保肝退黄、清热利湿之功效。赶黄草历来为野生植物,随着赶黄草药用价值的充分挖掘,近年来逐渐驯化变为家种,种植面积的也不断扩大。

我院经作所《特色苗药赶黄草新品种的产业化示范推广》项目,通过多年系统研究,培育出我国第一个赶黄草审定新品种-“赶黄草1号”(独家所有),并研究集成了赶黄草规范化种植技术。

项目拟在赶黄草道地产区建立50亩新品种良种繁育生产基地,为赶黄草种植基地提供优良品种,在种植基地示范推广赶黄草;建立100亩赶黄草规范化种植核心示范区,通过核心示范区辐射示范推广黄草规范化种植技术,赶黄草药材增产20%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联系人:四川省农科院科技产业处

何兵  盛屏  028-84504486,84504037

  

中国兰名贵品种高效繁殖技术

 

我国是兰花资源大国,但野生资源破坏严重,部分珍稀品种濒临灭绝,另一方面,栽培品种繁殖系数低、品种退化快、新品种选育速度慢,导致了中国兰产业化受到巨大阻碍。随着大众消费市场对中国兰需求的增大,现有品种在商品化能力和品种组合等方面都难以满足大众消费市场的需要,中国兰产业化已势在必行。

我院园艺所《中国兰名贵品种高效繁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以 “一种低成本流水化生产组培苗的方法”等发明专利为支撑,依托“中国兰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利用及名贵品种高效繁殖技术研究”成果,建立了西南地区最大的中国兰种质资源圃,利用综合育种技术选育出“笑春风”、“富贵红荷”等杂交新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花多色艳、香、抗性强等突出优势,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同时建立了名贵品种高效繁殖技术体系,解决了制约中国兰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该项目的实施,将针对中国兰产业化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对中国兰名贵品种进行高效繁殖技术及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解决栽培品种繁殖系数低、品种退化快、新品种选育速度慢技术难题。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联系人:四川省农科院科技产业处

何兵  盛屏  028-84504486,84504037

 

米糠功效成分联产工艺高端技术

 

 

我国年产稻谷18,692万吨,米糠年产量约在1,300万吨左右。然而我国只有10%左右米糠用于榨油和深加工,米糠精深加工落后且缺乏完整系统工艺技术,资源远未得到合理增值利用。

我院加工所《米糠功能活性物质联产综合技术》项目,以 “用米糠制备米糠油和米糠蛋白以及菲汀的方法”、 “以米糠为原料制备葡萄糖浆的方法” 两项专利技术为支撑,是一项米糠中功效成分,即米糠油,米糠甾醇,米糠蛋白,米糠多糖,菲汀,葡萄糖浆,米糠膳食纤维等增值产品的联产工艺高端技术。增值产品得率大,纯度高。米糠经本技术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后可增值数十倍以上。所有产品的市场需求现成和巨大。且联产工艺条件温和,工艺过程易于操作,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联系人:四川省农科院科技产业处

何兵  盛屏  028-84504486,84504037

 

甘薯全粉加工新技术

 

甘薯富含ß-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元素,具有很好的生理保健功能。甘薯全粉及其应用产品加工技术是国内外研究开发的新技术,符合国家的膳食营养指南和发展政策。

我院加工所《甘薯全粉加工新技术与应用新产品开发》项目,以 “薯类全营养粉的加工方法”、 “连续螺旋挤压机” 等专利技术为支撑,解决了甘薯具有高含水量(70-75%)、高糖(可溶性糖在20-30%)、高粘度对熟化和干燥技术造成的障碍,创新了熟化和干燥工艺,研发了3套配套设备和10多个系列应用产品生产工艺,获得专利授权5项,其中第一发明人和单位两项;通过了四川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该项目的实施将带动以甘薯全粉为主要中间产品,饼干、面条、糕点、馅料、速溶营养复合粉、饮料等系列食品为终端消费产品的甘薯产业的发展,从甘薯种植到贮藏加工、销售整个产业链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改善人民的膳食营养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就业方面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联系人:四川省农科院科技产业处

何兵  盛屏  028-84504486,8450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