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科技合作处
川报观察报道:“水肥一体化”受追捧 21个市州都想把它“带回去”
发布单位:院合作处 发布时间:2018/6/3已阅览:1012次 分享到:

“水肥一体化”受追捧 21个市州都想把它“带回去”

 

6月1日,全省果蔬水肥一体微灌技术现场培训会在新都区召开。来自21个市州的79个农业和科研部门,以及32个企业和专合社的230余位代表,在此聆听关于“水肥一体”的技术培训。这个“省工、省力、节水、节肥、增效”的新技术,从前一天的现场参观起,就牢牢地抓住了他们的心。

“确实太好了,唐老师能不能来指导下,我们建个专家大院”,武胜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盛情相邀。省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唐丽刚走下讲台,就被团团围住,“我看到了基层和企业对这个技术的迫切需求”,研究设施农业10余年,“水肥一体化”技术受到追捧,在唐丽意料之中。

1000亩地9个山头,一管浇遍

5月31日下午,与会代表来到简阳市周家乡山地果园。这是一片占地1500亩的简阳晚白桃栽植基地,除林地外果园约1000亩。果园山势起伏、地形复杂,仅山头即有9个,垂直高差40多米。在这样的条件下,水肥一体化能否顺利实施?

眼前的事实让人们信服。从山底的“首部”取水、过滤、配肥、进主管,到山腰的干管、支管,滴灌管等,一整套设施如行云流水,延伸入林中、树根……过去,这里浇一次水、施一轮肥,需要10余个工人干半个月,如今,仅用1个工人人工操作配肥和管理系统,3天即可完成全园水肥浇灌。“可节约一半的水,30%的肥,节省人力最明显”,唐丽说。

大规模、大业主投资的果蔬基地可用水肥一体化,那么小块的、个体的散户农民有没办法用上这套设施?

在新都区泰兴镇,2600亩的省农科院示范基地,集中了上百位农业专家的试验田、科研地,他们的作物各不相同,要求也不一样,“和农民的小块、分散经营有相似之处”,水肥一体化覆盖了的试验田和大棚地。

“我们设计了共用的首部、主管网系统,各位专家只需要接入自己的支管和滴灌管就行”,在坡度垂直高差20米的枇杷林,他们应用了压力补偿滴灌技术,使山脚和山顶滴头的出水量是一样的,避免了过去山脚水多山顶无水的现象。

去年全省示范推广百万亩

据省农科院园艺所不完全统计,去年底,全省果蔬水肥一体化微灌技术示范推广面积上百万亩,每亩果蔬作物降本增效1200元以上,节本增收超过10多亿元,节本增收效果显著。

在省农科院的支持下,唐丽团队开展水肥一体化微灌技术研究10余年,吸取了美国、以色列等国外先进经验,形成了拥有自主产权的多项专利,并在果蔬生产中得到转化运用,切实解决生产中的现实问题,同时在打通作物栽培和设施农业方面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这也是她受到追捧的原因——

“农村现在没人种地了,年轻人更是大都出去打工了,如果不撂荒,还要向现代化农业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肯定要大面积推广、使用”,成都市农委相关人员介绍,成都近年来大规模发展猕猴桃、丑柑、茶叶等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得到了极大发展,水肥一体化将得到更大力度推广。

“这套技术已趋成熟,既可适用于大园区+单一大业主,也适用于大片区+多业主,分散小农户也可用,能满足各种地块、作物的不同需求”,省农科院副院长张雄说,省农科院将通过院地合作、院企合作,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微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