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分院
绵阳分院薯类研究所集成创新“四川低海拔地区马铃薯杂交制种技术”顺利通过专家组鉴定
来源: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网站发布单位:绵阳分院 发布时间:2020/5/18已阅览:946次 分享到:

5月13日,我院薯类研究所邀请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十三五”公益性育种攻关薯类项目首席专家、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何卫,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成都农林科学院研究员陈涛,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郑顺林,对我院研制的“低海拔地区马铃薯杂交制种技术”进行评价鉴定。我院副院长赵雄伟、薯类研究所所长丁凡,专业科研人员余金龙、邹雪、余韩开宗、陈年伟参会。

s0493.jpg

薯类研究所邹雪向专家组汇报了项目组在四川低海拔地区开展马铃薯杂交制种的情况。杂交育种是培育马铃薯新品种的最主要方式,高海拔偏远地区是四川开展杂交工作的主要场所,但存在材料管理不便、野生动物破坏等问题,导致杂交种子得率低,影响优良突破性品种的选育。川内低海拔地区(海拔≤500 m)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但这些地区的马铃薯不开花或开花少,且花期短,无法开展杂交制种工作。项目组从2016年至今一直从事低海拔杂交制种技术研究,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延长光照时间、氮肥运筹、补充授粉湿度、诱导母本分批开花和授粉等技术集成与创新,成功实现了低海拔地区马铃薯高效杂交制种。

s0491.jpg

同时,从数百个组合中筛选到高配合力母本材料CIP 396031.108、CIP 395109.29,父本材料绵R,其杂交效率分别高达85.71%、92.86%,100%,其中绵R的5个杂交组合坐果率高达100%,远高于目前10-30%的坐果水平。

s0492.jpg

专家组听取汇报,审阅技术研究报告,并到杂交育种棚现场考察后,对该技术的成功实施表示高度肯定,认为该技术在提高育种组合配制数量、节约育种成本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后续选育优良突破性品种、构建杂交群体来开发分子标记等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绵阳分院   薯类研究所   邹雪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