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粱研究所
强降雨对四川盆地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
来源:院水稻高粱所办公室发布单位:院水稻高粱所 发布时间:2018/7/9已阅览:648次 分享到:

6月5日至7月3日,四川广元、绵阳、德阳、成都、雅安、眉山、乐山等地区出现持续性降雨,25日-29日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性暴雨,给上述地区带来了山洪等灾害。7月2日-4日,四川南充、宜宾、泸州、自贡、内江等地区及重庆的荣昌、武隆、彭水、丰都、石柱、綦江等县区也遭遇强降雨。降雨量50~626.9mm,农田损失15万亩以上,给大面积水稻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特提出以下抗灾减损建议:

1、川西北麦(油)茬稻两熟区,杂交中稻处于幼穗分化期,四川盆地东南部丘陵区,杂交中稻处于抽穗开花期。绝大部分稻田虽然未出现洪涝淹没和植株倒伏现象,但此时水稻植株已封行,加之田间湿度大并伴随高温,水稻纹枯病普遍较重,开花时遇强降雨或绵绵阴雨,将对后期籽粒灌浆结实有较大影响。待天气转晴后,每亩用井岗霉素2包+1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100公斤,于晴天上午喷雾,及时防治纹枯病,再生稻区于头季稻齐穗后5天以内每亩施用粒芽肥(尿素15~20公斤),为以促进头季籽粒灌浆结实和降低再生芽死亡率,确保头季稻高产稳产和再生稻丰收。

2、沿江河谷地区受洪涝淹没48小时以上的稻田,水稻已基本绝收。可在洪水退后3-5 天割苗蓄留洪水再生稻。割苗时应低留稻桩,留桩高度5-6寸,割苗后将全田稻草就近均匀平铺于稻桩行间,既可通过稻草还田增加有机肥,又能为洪灾后自救赢得宝贵时间。割苗后及时施用再生稻发苗肥(尿素)10-15kg/亩。再生芽出苗后至收割期,稻田保持3 cm左右浅水层或湿润状态,促进主作根系恢复生长而获得较高的再生稻产量。洪灾后稻田病虫害较重,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对稻田病虫监测结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螟虫、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为重点防治对象,为再生稻高产创造条件。

3、根据久雨必有久晴的科学规律,为应对后期可能出现的高温干旱,要利用此次强降雨,管好稻田缺口,田面保持2~3寸水层,特别是灌溉条件较差的四川盆地东南部丘陵稻区,以防后期高温伏旱对头季中稻及再生稻生产的影响。

(院水稻高粱所   徐富贤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