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院党委书记吕火明在《今日四川》发表文章
发布单位:院党委办 发布时间:2022/6/15已阅览:1780次 分享到:

近日,《今日四川》发表了院党委书记吕火明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以实干担当和奋进姿态做好“三农”工作》文章,全文如下。

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以实干担当和奋进姿态做好“三农”工作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明确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根本遵循,总结了过去五年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的重大成就,提出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谋划,突出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战略牵引,部署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提出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明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要按照“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以实干担当和奋进姿态做好“三农”工作。

始终坚持“讲政治”是首要原则

做好“三农”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这是根本。

一是“三农”工作必须对党绝对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共产党员要对党绝对忠诚。对党绝对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首要政治品质和政治生命线,既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标准。有忠诚才有担当作为,才能够切实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下去推动“三农”发展。

二是必须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党代会精神上来,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推动党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实。

三是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全面学习、系统贯彻,切实理解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紧密结合具体实际学懂弄通做实。尤其是要认真学习和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三农”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四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条件下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要求,结合单位和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在讲话中就粮食安全、大食物观、乡村振兴、社会保障等事关党执政根基的重大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强调,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我们要结合单位和自身的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始终坚持“抓发展”是第一要务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完整、准确、全面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三农”工作中去,推动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传统产业不代表落后产业,要着力提高传统产业的品质,拓展传统产业的功能,增加传统产业的数量。通过科技赋能、组织创新,推动传统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延伸拓展产业链,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积极推广幼龄果园、中药材基地间作套种大豆模式。推广稻菜轮作、稻鱼共生、粮经复合等模式,提高粮食等传统产业综合效益。稳定蔬菜、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

二是挖掘开发新产业。积极培育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优化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业,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就地初加工,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积极支持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批发零售、养老托幼、环境卫生等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三是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搞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农产品数量、质量得到提高。做大做强“川字号”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土产业。充分挖掘四川乡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四是增加科技在促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不断释放创新活力,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大对四川农作物及畜禽育种公关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作用。建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保障。

始终坚持“惠民生”是根本目的

突出为人民创造幸福安逸生活这一总取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是朝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前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准确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内涵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目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二是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21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75元,同比增长10.3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2.36:1。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户家庭农场培育,支持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以托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促进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使经营农业有钱赚。大力发展农民工经济,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持续打造“川字号”劳务品牌,增加务工收入。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稳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创造条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完善转移性收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民收入的直接支持。

三是更加重视功能性农产品的开发。当前我国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从量到质再到健康的新变化,需要发展功能性农产品,使未来的农产品满足由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健康转变,在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同时,推动四川农业转型升级。

四是更加关注乡村医疗、就业等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扩大乡村就业空间,促进适合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的乡村产业发展。

五是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进一步完善集体经济治理机制,探索适合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有效模式,深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通过“三变”使惠民生工作有更好的调控能力。

始终坚持“保安全”是底线要求

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化、塌方式的返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增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实效,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能力、发展需求等精准施策,强化社会保障兜底,确保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帮扶到位。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多措并举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二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安全。紧盯种子、耕地“两个要害”,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加快突破性品种培育,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绿色高效、宜机宜饲、加工专用等新品种,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加强耕地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土壤污染防治治理,推进“四新五良”融合。树立大食物观,从大食物观考虑粮食安全,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依靠科技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和食物品种。强化生物技术创新,推动合成食品产业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搞好乡村社会治理,确保乡村长治久安、充满活力、安宁有序。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提升乡村法治建设水平,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实施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行动,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是要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防范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加强对森林草原火灾、山洪灾害、地质灾害的防范,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扎实抓好安全生产。

(学习强国  今日四川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