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当前我省泸州等地甘薯小象甲虫害高发态势,探索绿色高效防控技术,5月6日至7日,院植保所科研团队联合泸州市叙永县农业农村局、龙凤镇农业服务中心,在叙永县龙凤镇甘薯种植基地开展“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甘薯小象甲”田间技术示范,以科技力量护航甘薯产业生态安全。
甘薯小象甲是危害甘薯生长的重大害虫,其幼虫钻蛀薯块导致薯块腐烂减产,成虫传播病害,严重威胁薯农收益。近年来,泸州地区因气候条件适宜,甘薯小象甲已成为甘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传统化学防治存在成本高、效果差、生态环境压力大等问题。为此,院植保所科研团队“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技术首次在叙永县引入自主研发的昆虫病原线虫(EPN)虫尸剂开展田间防控试验,昆虫病原线虫从虫尸剂中能主动搜寻并侵入害虫体内释放共生菌,7至48小时内致死目标害虫,且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安全。
试验期间,李星月研究员、陈晓娟副研究员、曾铄程博士与叙永县植保植检股徐孟副股长、龙凤镇农业服务中心黄强主任及技术员赵老师组成联合工作组,深入虫害高发绝产田块,通过精准划定示范区、测量虫口密度、采用地下施放昆虫病原线虫虫尸剂、地上放置性诱剂装置诱杀成虫,系统防控甘薯小象甲幼虫对甘薯的危害。
叙永县植保植检股副股长徐孟表示:“本次试验是生物防治技术本地化应用的重要探索,我们将持续跟踪防治效果,为后续推广积累数据支撑。”龙凤镇农业服务中心黄强主任强调,该技术兼具高效性与生态友好性,若该技术示范成效显著,将为我省甘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新路径。下一步将结合试验成果,加强农民培训,推动绿色防控技术与传统农艺措施融合,助力甘薯产业提质增效。
此次技术示范是落实“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的重要实践,彰显了科技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下一步,院植保所将进一步联合市县农技推广体系,扩大该生物防治技术示范范围,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院植保所 李星月 陈晓娟 曾铄程 撰稿;罗曦校对;温静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