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上午,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波研究员带领砧木评价改良岗位科学家韩斌研究员等一行莅临我所调研指导。在院科技管理处处长王自鹏、院园艺所党委书记谢红江、国家葡萄产业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刘伟陪同下,专家一行到成都天府新区葡萄基地考察,综合试验站站长刘伟研究员向专家一行介绍了基地葡萄种质资源、促早设施栽培、智能水肥一体化和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等情况,王海波首席对成都试验站在寡日照、高温高湿的成都平原做出的葡萄关键技术示范应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座谈会上,谢红江书记代表院园艺所对首席科学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就园艺所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等工作进展展开介绍。刘伟研究员就四川省葡萄产业概况、成都站团队组建情况、种质资源与利用创新、葡萄“双早”栽培技术和省力高效栽培技术等进行了介绍。王海波研究员指出,葡萄育种工作正朝着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围绕无核或残核、独特香气、耐贮运等优良性状的培育,科研团队应加快推进葡萄新品种材料的选育进程。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最新的多组学分析手段,能有效提升葡萄分子育种的精准性与效率,实现从表型到基因型的系统解析,为优质葡萄新材料的创制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科研团队坚持“有组织科研”的思路,科学制定年度研究计划,明确育种目标与技术路径,为我国葡萄产业的品种结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刘永红副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感谢专家团队的宝贵建议,他表示,我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的科技合作与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四川特色水果产业的提质增效与高质量发展。
6月12-13日,首席科学家一行赴凉山州西昌市进行调研。刘伟研究员针对成都试验站在安宁河流域葡萄产区,就如何开展葡萄优新品种培育和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标准化建园等关键技术等工作进展,以及推动品种结构优化,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溢价”转型取得的成效等进行了现场汇报。王海波首席对成都试验站连续多年以来扎根葡萄产业一线,用科技支撑水果产业高效发展,做强园区示范引领,在本土人才培养、新型主体培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并且针对当前西昌葡萄产业发展痛点,王海波首席重点从品种筛选、土壤综合治理、促早栽培、果实香气品质调控等方面开展了技术指导,为西昌市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思路。
(院园艺所 刘新亚撰稿;钟奇校对;谢红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