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优质猪父本川乡黑猪新品种培育与应用”科技成果的评价工作,近日,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联合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在成都市组织专家召开“优质猪父本川乡黑猪新品种培育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会议由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杨朝武研究员主持,会议邀请了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牟锦毅、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周美川、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发展处处长沈丽、省科技厅农林与资源环境科技处二级调研员李嵘和省农科院科技管理处处长王自鹏,成果主要完成单位人员和国内生猪育种、营养、疫病防控等领域的10位权威专家参加会议。
会上,成果完成单位从育种背景、技术路线、品种特性、应用成效等方面作详细汇报。川乡黑猪以藏猪和杜洛克猪为育种素材,创新BLUP、GBLUP与MAS“三位一体”的优质猪父系平衡育种技术体系,突破了产肉、肉质、繁殖、毛色兼顾选择的瓶颈,经过16年系统选育,最终培育出我国首个国审生猪父本新品种—川乡黑猪,填补了我国优质黑猪生产父本品种缺乏的空白。品种生产性能水平高,达100kg体重日龄156.81d,瘦肉率63.79%,达到了瘦肉型猪父本杜洛克猪的生产水平;肉质优良,肌内脂肪含量3.65%,是引进瘦肉型猪的两倍,实现了“味美效高”。近5年累计推广到全国22个省市区(占全国2/3),占全国优质猪细分公猪市场的50%以上,打破了外种猪的垄断局面,推动了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专家组听取了成果情况的汇报,审查了相关材料,并从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等方面对项目成果进行质询、讨论和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原创性强,技术成熟度高,影响力大,应用面广,整体水平达国际领先。
(省畜科院 张兴 撰稿/供图;陶璇 校对;杨朝武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