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耐逆牧草育种岗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研究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技与技术学院院长张英俊教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生物入侵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林克剑研究员等专家到我院马尔康夏繁基地和洪雅县试验示范基地开展调研指导,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王建文研究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雄、院资环所党委书记蒋浩宏、副所长朱永群研究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资阳试验站站长林超文研究员、洪雅县副县长杨传华等陪同调研。
7月25日,在马尔康夏繁基地,朱永群副所长首先向专家组一行汇报了院草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工作进展。专家组随后实地考察了紫花苜蓿、箭筈豌豆、燕麦和蓝花子等冷季型优质草种质资源初步鉴定、筛选和加代、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进展。26日,特邀曹晓风院士在首届“夏繁”院士大讲堂上做题为“新型豆科饲草田菁育种及产业化应用”的专题报告。“田菁耐盐碱和酸化土壤,蛋白含量高,产草量高,耐湿热,但不耐寒。如果把田菁进入四川,在饲草、土壤改良和生态修复方面发挥其作用,对于这个草种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突破。”曹晓风说。
7月27日,专家组到我院洪雅饲草基地调研。朱永群副所长介绍了优质高产饲草新品种选育情况、饲草高效栽培技术以及绿色种养循环相关情况。专家组实地考察了中保试验基地、现代牧业洪雅有限公司,了解高丹草大面积生产、青贮饲料加工、沼液循环利用等绿色种养循环发展创新路径。
张英俊首席对我院饲草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建议进一步聚焦饲草产业发展的问题和瓶颈,坚持技术创新思路,为西南区饲草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张雄副书记指出资环所应尽快厘清沼液还田-饲草生产-环境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我省饲草产业行稳致远,努力实现绿色高效发展。曹晓风院士对洪雅饲草料生产加工高度认可并指出积极探索饲草部分替代精料,优化日粮配方,节本增效,对缓解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青藏高原牧草育种岗位、虫害防控岗位、德宏综合试验站、云阳综合试验站,以及甘肃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洪雅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单位领导专家参与调研。
(院资环所 程碧真,薛龙海撰稿 薛龙海供图 卿玲杉校对 蒋浩宏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