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阿尔伯塔大学联合举办第二场油菜黄萎病专题国际研讨会——聚焦新兴病害防控,深化中加土传病害合作体系
发布单位:院植保所 发布时间:2025/11/20已阅览:50次 分享到:

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1+9”揭榜挂帅科技攻关任务及“中国-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油菜土传病害绿色防控”国际合作项目的持续支持下,继首场“油菜根肿病”研讨会成功举办后,我院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于2025年11月20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召开了系列国际研讨会的第二场专题会议——“油菜黄萎病”在线研讨会。阿尔伯塔大学黄小芳教授、Stephen Strelkov教授及其团队,与我院相关科研人员再度云端相聚,围绕这一新兴威胁展开深入交流。

油菜黄萎病近年来在全球多个油菜主产区均有发现,包括北美的加拿大与美国、欧洲的瑞典、德国、法国、波兰、英国、拉脱维亚以及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它是加拿大重要的新兴土传病害,目前已扩散至加拿大草原三省,且在加拿大没有高抗黄萎病的油菜品种,也没有针对油菜黄萎病的高效杀菌剂。本场研讨会聚焦油菜黄萎病的综合研究与防控,阿尔伯塔大学团队分享了五项系统性的研究成果:

1. 油菜黄萎菌与黑胫病的互作及抗性基因挖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211份油菜种质中筛选出20个具潜力的抗性材料,并定位到A03、A10染色体上的抗性位点;

2. 油菜黄萎病病原检测、寄主范围及草甘膦影响:确认黄萎菌已扩散至加拿大草原三省,证实其可侵染大豆、豌豆、小麦等多种作物,并发现草甘膦可能加重病害;

3. 土壤pH对Verticillium longisporum菌株致病力的影响:基于88个菌株的酸碱敏感性测试,提出通过调节土壤pH(如施用石灰)抑制强毒力菌株的可行路径;

4. 种子带菌传播油菜黄萎病机制研究:通过田间与温室试验证实油菜种子可作为Verticillium longisporum传播媒介,强调健康用种是阻断病害传播的关键环节;

5. 综合防控策略探索:从油菜根际细菌中筛选出高效抑菌菌株,部分单菌株以及合成菌群显著减轻了病害症状,并结合杀菌剂对种子处理的效果,探索“生物+化学”综合防控技术策略。

与会专家就油菜黄萎病的多寄主特性、微生物菌剂田间应用潜力、pH调控的农艺实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一致认为该病害具有跨作物传播风险,需从播前种子处理、土壤微生态调控及抗性品种选育等多环节构建防控网络。

作为“油菜土传病害研究系列研讨会”的第二场,本次会议在首场根肿病交流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双方在油菜病害综合防控领域的合作深度。中加双方表示,将继续依托这一合作平台,推动病原基础生物学、抗性育种与绿色防控技术的融合创新,共同应对油菜土传病害的持续挑战。

(院植保所 张重梅 杨潇湘撰稿 郑孟秋校对 温静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