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院园艺所梨团队在梨树二次开花(reflorescence)代谢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Analysis of metabolites change from reflorescence buds of ‘Cuiguan’ pear (Pyrus pyrifolia) based on LC-MS/MS》发表于中科院二区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二次开花是梨树在秋季因提前落叶而引发的花芽异常萌发现象,不仅消耗树体营养,还严重影响次年开花坐果,导致产量下降20–30%,已成为我国南方梨产区普遍存在的生产问题。然而,关于提前落叶诱导花芽代谢变化的机制尚不明确。
该研究团队以易发生早期落叶的‘翠冠’梨为材料,通过人工去叶处理模拟提前落叶,并利用LC-MS/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系统分析了花芽在落叶后7、14和21天的代谢物变化。研究共注释到1533个代谢物,发现大多数代谢物在落叶后呈下调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落叶诱导的花芽萌发伴随着糖类、氨基酸和次生代谢物的剧烈重组:糖类(如蔗糖、山梨醇)和TCA循环关键中间产物(如苹果酸、富马酸)含量下降,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尽管苯丙氨酸合成增强,但其下游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类黄酮和酚酸类物质却显著减少,削弱了花芽的抗氧化防御能力。
研究首次从代谢层面揭示了提前落叶导致梨树二次开花的生理机制:落叶虽能解除花芽的旁休眠(paradormancy)并促使其萌发,但同时引发了能量代谢紊乱和抗氧化系统功能失调,最终导致花朵数量减少、器官发育不良和早衰。该研究为理解梨树二次开花的成因提供了新的代谢视角,也为制定防控措施和选育抗性品种奠定了理论依据。
院园艺所钟必凤为论文第一作者,张全军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四川省财政自主创新专项项目(2022ZZCX049)、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YFYZ002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28-43)等项目的支持。
.png)
.png)


(院园艺所 钟必凤撰稿;张全军校对;谢红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