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业研究所
新蚕品种川蚕18号成果简介
来源:蚕业所办公室发布单位:院蚕业所 发布时间:2007/3/13已阅览:6758次 分享到:

为使我省蚕茧产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完成四川省蚕品种第五次更新换代,“十五”期间,我所承担了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选育研究”。要求在“十五”期间培育出一对适合四川盆地春季气候条件饲养的优质高产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万蚕产丝量较对照种提高5%以上,解舒丝长1000以上(或长于对照),鲜毛茧出丝率20%左右,洁净94分以上。对照这一育种目标,采用杂交育种、纯系分离育种等生物技术育种手段,用100余个不同类型的基础蚕品种,育成了性状优良的育种材料20余个,通过顶交和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成不同形式的杂交组合80余对,经多年实验室鉴定,从中筛选出杂交优势强,配合力好,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923.925×928.9214(川蚕18号)。

在新蚕品种的培育过程中,创造性地采用了对育种材料进行春、秋季交替饲育和人为设计高温潮湿小环境冲击的方法,使育成的春用蚕品种既适应四川盆地独特的潮湿气候条件,又具有优质高产的特性,使多丝量、高产性与强健性之间的矛盾,在较高水平上达到了有机的统一。新品种经鉴定表明,其虫蛹生命率97.54%,比对照种提高0.57%;万蚕收茧量23.40㎏,万蚕茧层量5.801㎏,万蚕产丝量4.521㎏,分别比对照种提高12.99%14.44%13.96%;茧丝长1400,解舒丝长1308,分别比对照种长4042;鲜毛茧出丝率19.32%,洁净97.83分,分别比对照种提高0.58%1.33分,各项指标均达到育种攻关目标要求。2004-2005年经在蓬安、南部、西充农村大面积生产鉴定,平均单产达到41公斤,比对照种青松×皓月提高23.23%,产值提高23.19%,证明新品种生产性能稳定,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综合经济性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51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作为“十一五”重点推广品种在全省推广使用。该项目2005年被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领导小组评为优秀子专题,20061月被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验收小组评为超额完成攻关任务项目。

该品种性状稳定,产量高,丝量多,丝质优,技术成熟,可作春用品种在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推广使用。现已试在四川繁殖推广一代杂交种4万余张,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00万元,如大量推广使用,将会对我省的农民增收、丝绸企业增效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