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业研究所
优质高产新桑品种激7681
来源:蚕业所办公室发布单位:院蚕业所 发布时间:2007/6/1已阅览:8731次 分享到:

    一、品种来源:7681系中生桑品种,以苍溪49号为母本,育二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种子经N2激光处理,从中选出优良变异单株,经过十多年选育鉴定而成。品种先后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1986年获中国农科院协作研究一等奖,1988年、1989年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发明四等奖,并登入FAO/IAEA突变诱导新品种的名录,是我国第一个向国际介绍的桑诱变新品种。激7681桑品种应用推广获2005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特征特性:冬芽饱满、盾状、椭圆、赤褐色,芽形较小,副芽少。枝条粗壮,直立,枝态开展,皮褐色,叶序2/51/2或不规则,有对生芽,平均节间3厘米,平均条长1.872.84,侧枝少,成叶圆形,叶长19.5厘米,叶幅16.3厘米,叶尖园头或双头状,叶缘孔头状,叶底浅心形,叶色深绿,叶面有光泽,叶肉较厚,雄花较多,发芽期与湖桑32相近,发芽率68.77%,比对照高,叶片成熟期与湖桑相近,成熟整齐,秋叶硬化迟。抗桑疫病能力较强,

    三、经济性状:单株产叶量比湖桑3227.2%47.8%,亩桑产叶量1541.2kg,比对照高20%左右;五龄担桑产茧量高7.27%,亩桑产茧量高26.5%;粗蛋白含量比对照高24.78%19种氨基酸含量比对照高19.49%

  四、栽培要点:中干养型,冬重修或夏伐式修剪,剪伐形式上农村以中低干冬重修为主,蚕种场以夏伐为主;采叶中注意保护腋芽、留条数不宜过多,注意防止红蜘蛛、桑粉虱危害。

  五、适宜种植地区:该品种宜平坝、丘陵、四边或家庭小桑园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