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业研究所
优质高产新桑品种川7637
来源:蚕业所办公室发布单位:院蚕业所 发布时间:2007/6/1已阅览:6845次 分享到:

    一、品种来源:系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在国内第一个采用人工杂交与辐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新桑品种。本品种以中桑5801为母本,6031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对获得的杂交种子用60 r射线进行照射,从剂量为1600r,剂量率为3rIJ,时处理组合中选出编号为7637的优良单株,进行定向培育而成。1993年通过省桑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省级技术鉴定,1999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二、特征特性:树形开展,枝条粗长而直,皮黄褐色。皮孔圆形,大小不匀,叶序2/53/8,节距3.8cm。冬芽正三角形,尖离、褐色、副芽较多。成叶心脏形。较平展,翠绿色,叶尖锐头,叶绿乳头齿,叶基浅心形,叶长23.5cm,叶幅21.5cm,较厚,叶面光滑微皱,有光泽,叶片稍下垂,叶柄粗短。雌雄同株或异株,桑椹少。四川南充栽培,发芽期31519日,开叶期320日~25日,发芽率80%,生长芽率30%,叶片成熟期5月上旬,属中生中熟桑。秋叶硬化期10月上旬。发条力强,侧枝少。

    三、 经济性状:全年平均亩桑产叶量1650kg,比对照高15-19% ;每公斤叶片数春310片,秋298片,叶片占条、梢、叶、椹总重量的54.5%;粗蛋白质含量23-24.7%,比对照高1.045%,可溶性糖14-14.5%19种氨基酸含量比对照高2.16%;万头蚕产茧量比对照高8.81%,亩桑产茧量高19.2%,亩桑产茧层量高17.8%,担桑产茧量高19.78%;桑疫病稍发病率为9.95%

    四、栽培特点:该品种适应性强,宜养成低、中干型,壮蚕用桑。嫁接在肥水条件良好地区更能发挥高产优势,冬重修或夏伐式修剪。

    五、适宜地区:适合于丘陵,浅丘地区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