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处置近期频发的家蚕不结茧事件,进一步提升生产应急服务能力和水平,5月21-22日,应凉山彝族自治州蚕业产业发展中心邀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所长、四川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刚研究员带领青学刚研究员、危玲副研究员、王琳璐助理研究员一行4人到凉山州德昌县、西昌市开展大面积家蚕不结茧事件现场调查。
21日下午,专家组抵达德昌后庚即召开座谈会,凉山州蚕桑产业发展中心主持座谈会,德昌县有关单位、部门汇报了2023年春季蚕桑生产及家蚕不结茧事件具体发生情况,随后成立了以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万永继教授为组长,省蚕业管理总站、省农科院蚕业所、凉山州农科院等单位相关领域专家为成员的专家组,座谈会制定了现场调查方案,对5月22日拟开展的调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22日,专家组走访德昌永郎镇--凉山州蚕种场和西昌礼州镇-西昌市蚕种场的原蚕基地和场本部,对事件发生经过及现象特征进行了详细询问,查看了蚕的群体症状和典型症状,勘察了养蚕现场的地形地貌、农业产业类型、植被情况及周边环境,了解了周边蜜蜂养殖情况,根据调查结果,专家组初步判定:本次家蚕不吐丝结茧现象是由农药中毒导致,并对造成家蚕农药中毒的原因进行了客观、有效的分析和判断。
针对本次事件,专家组给出相关对策建议:一是将本次事件形成书面鉴定材料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汇报。二是积极与林草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当地飞防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飞防计划,避开家蚕饲育期及区域。三是加强周围农药使用情况调查,掌握更多信息,了解当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用药种类、施药时间和施药计划。四是注意后续养蚕安全,多开展生物模拟试验、农药试喂,减少本次事件对后续养蚕的影响。
(院蚕业所 王琳璐 撰稿;张浩仁 校对;张友洪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