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动态》2024年第13期 :关于推进四川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4年第13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4/4/26已阅览:256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2024年第13期

(总第907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4年4月17日               

专家建议

关于推进四川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亟需回答四川农业科技现代化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为此,我院组建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共同参与的研究团队,在对东部发达省份考察和四川省现状与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四川农业科技现代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研判了四川农业科技发展现状,明确了战略目标和任务,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

 一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高效、智能和绿色农业装备加速应用,农业生产逐步从传统生产模式向精准化、智能化和集约化方向迈进,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5%。在水稻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方法、玉米热带种质利用育种新方法、人工合成小麦资源利用、食用菌科间杂交细胞融合、棉花枯(黄)萎病抗性育种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选育、小麦条锈病持久抗性利用、大恒肉鸡培育、川藏黑猪培育与资源挖掘、蜀宣花牛选育等方面处于国际并跑阶段。

 二是迈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从全国来看,对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农业绿色发展6个代表性指标,四川位于全国中等偏上,属于“第二方阵”。从本省来看,对比产业科技化、人才专业化、生态绿色化3个一级指标和优良品种覆盖率、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等16个二级指标,四川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总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农业科技现代化指数从2015年的0.43增至2021年的0.7,已经迈入科技创新驱动型发展的全新阶段。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能级创新平台少且引领支撑不足。目前,四川农业科研仅有国省共建实验室1个、部省共建实验室3个,涉农省部重点实验室约21个,缺乏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实验室。农业科技投入来源单一,政府财政资金是主要来源,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形成。

 二是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前沿、交叉领域基础研究和底盘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突破性品种尤为缺乏,兼具高产优质和营养功能的新品种不多。农作物基因工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全省智能设计育种平台数量为零。省内畜禽核心种源80%依赖进口,设施番茄和辣椒的国外品种市场占有率60%以上。

 三是激发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农业科技体制机制仍需深化改革。省、市农业科研院所编制和资金自主调剂能力弱,引才引智等方面与高校差距大、竞争力不强。农业科技人才分类不明确、评价标准单一,对科技人员入乡转化的激励不足,重研究、轻转化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是成果推广转化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技术为中心”,而非“以农民为中心”,导致推广成效受到制约。此外,经营主体的科技素养不高,高中及以上的乡村劳动力占比仅20%。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不高,全省耕地流转面积占28.9%,低于全国36.73%的平均水平,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难度大。

 三、战略任务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需要,结合四川实际,到2027年,农业的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基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实施五大战略任务。一是以种业自立自强为战略任务。加快规划建设天府万安种业四川实验室及智能设计育种平台,做强天府种业创新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建成用好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二是以农机与智慧农业装备为战略任务。组建天府良机智库和创新联合体,加快研发适宜化、智能化、绿色化农机装备,集成高效机械化生产模式。三是以农产品质量提升与加工转型升级为战略任务。全面挖掘“川字号”农产品优势资源,引进集成尖端加工设备和配套工艺,提升加工利用和安全管控技术。四是以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为战略任务。培植升级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注入信息技术等强劲科技动能,联动融合发展新业态产业集群。五是以区域农业特色化现代化为战略任务。做强成都平原现代农业科技内核,打造川南现代农业科技增长极,筑牢川东北农业科技现代化根基,做好攀西特色农业科技现代化示范,加快川西北生态农业科技现代化体系构建。

 四、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牵引。实施农业种质资源创新工程、生物育种工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提升工程、丘陵山地农机攻关破卡工程、智慧农业科技支撑工程、农产品营养高效创制与富集利用技术创新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与管控技术创新工程、农业新业态科技创新工程、区域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和品牌农业提质增效创新工程,不断提升四川省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支撑引领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持续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

 二是全方位夯实自主创新能力。做好农业科技现代化顶层设计,加快成立四川省农业科技领导小组,提升科技创新组织管理效率。优化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制度体系。完善涉农高校学科体系和厅校共建机制,加强省市(县)农业科研院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省市农业科研单位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稳定性科技投入机制。加强重大支撑平台建设共享,规划建设智能设计育种、山地未来农业、农业科研大数据中心等重大支撑共享平台,逐步整合全省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建立健全共享开放的制度体系。

 三是加大农业科技重大专项长周期投入。提升育种攻关、生物育种等重大专项投入强度,并拓展资助范围,将设施番茄和辣椒等种业短板弱项纳入生物育种专项。加大农业基础性长期性野外台站建设和运行投入,规划补充一批野外台站,力争覆盖五大“天府粮仓”建设区及“川字号”系列农产品。

 四是探索农业科技现代化人才分类评价与激励制度。加快“三权”下放,探索科学家自治机制模式,推进高水平创新。加快“破四唯”立新标,强化用人单位人才评价主体地位,加大适应农业科技现代化的重大攻关任务类、基础研究类、社会公益研究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类等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推进评价结果与绩效收入、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全面挂钩。

 五是加强区域农业科技成果协同推广转化。鼓励市州建立引导资金,打通特聘高级推广员或特聘研究员双向聘用(流动)的渠道,特聘专业技术人员可享受所在事业编制单位以外的单项考核绩效。有条件的市州可探索建立“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推广、科技社会化服务“三位一体”的体制机制。

 

                     《四川农业科技现代化路径及机制研究》课题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