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院作物所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胡培松院士团队在水稻种子粒形及垩白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单位:院作物所 发布时间:2025/1/7已阅览:2544次 分享到: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优质稻育种团队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超级稻育种团队合作撰写的题为“A novel transcription factor OsMYB73 affects grain size and chalkiness by regulating endosperm storage substances’ accumulation-mediated auxin biosynthesis signalling pathway in rice”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2023=11.2)上。文章阐述了研究人员鉴定到一个水稻灌浆初期籽粒中高表达转录因子OsMYB73并初步阐明其协同核因子OsNF-YB1结合异淀粉酶基因OsISA2、脂质转运蛋白基因OsLTPL36和黄素单加氧酶基因OsYUC11共同调控籽粒灌浆和胚乳储藏物质积累进而影响种子粒形及垩白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为水稻品质遗传改良提供新的重要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以及拓展了水稻MYB家族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该研究得到了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及重点研发计划、四川省财政自主创新专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1+9”揭榜挂帅重点学科领域科技攻关、粮油作物绿色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的资助。院作物所作为第二单位,刘松博士为第一作者。中国水稻研究所唐绍清研究员、胡培松研究员、邵高能研究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任光俊研究员和高方远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文章链接:http://doi.org/10.1111/pbi.14558

 

 (院作物所 刘松 撰稿;王秋英 校对;汤永禄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