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院蚕业所桑树创新团队在桑果生长发育及品质维持机制研究方面获重大进展
来源:院蚕业所发布单位:院蚕业所 发布时间:2025/2/5已阅览:3763次 分享到:

近日,院蚕业所桑树创新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7.7)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ime-series analysis reveals metabolic and transcriptional dynamics during mulberry fruit development and ripening”的研究论文。

文章为了揭示果桑生长发育及品质维持的形成机制,对果桑生长发育过程中的18个阶段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结合各成熟阶段的表型、生物质含量、代谢组和转录组数据,研究团队绘制了全面的基因表达及代谢物变化的全局图谱,揭示了桑果在形态学、转录组及代谢组等水平的演变过程,以及桑果中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复杂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桑果的发育过程不仅体现在形态变化上,还伴随着代谢物丰度和基因表达的显著变化;(2)确定桑果DST9时期为最佳采收阶段,此时大部分代谢物的浓度达到峰值,果实颜色开始转为黑色;(3)研究构建了桑果光合作用、品质调控和植物免疫等信号通路的共表达网络,并确定了8种黄酮类化合物和6个核心基因在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抗性中的重要作用。该研究不仅为桑果的贮藏和运输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而且为高效果桑栽培和采后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还为培育桑树优质品种提供了技术支撑,对提高果实品质、安全性及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院蚕业所吴一磊博士、刘江研究实习员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刘刚研究员和黄盖群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1600900),四川省科技计划“揭榜挂帅”项目(2024YFCY009),四川省财政自主创新专项(2022ZZCX085),四川省农业科学院“1+9”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1+9KJGG004)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5.140288

(院蚕业所  刘江 撰稿;张浩仁 校对;张友洪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