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动态》2025年第13期:关于秋播蚕豆花荚期田间管理的建议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5年第13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5/4/22已阅览:990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2025年第13期

(总第951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5年4月18日        

 

专家建议

关于秋播蚕豆花荚期田间管理的建议

 

摘要:四川省蚕豆常年种植面积约200万亩,秋播约占89%。因近期气温骤升骤降,造成秋播蚕豆落花落荚严重,如不积极采取管控措施,重灾区极有可能减产甚至绝收。我院专家团队结合一线调研情况,分析蚕豆落花落荚诱因,提出科学追肥、株型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对策建议,以期广大种植户科学应对,降低蚕豆产量损失。

 

四川是我国蚕豆种植第二大省,常将蚕豆与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轮作倒茬,这对主粮作物增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近期四川主产区秋播蚕豆落花落荚严重,据我院专家实地与线上调研,泸州、自贡、宜宾、南充、达州、简阳等地均有发生,分析其诱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蚕豆不同器官在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持源库关系平衡;二是不良的环境条件和病虫为害所致。因此提出蚕豆花荚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以期有效减少蚕豆落花落荚,确保我省秋播蚕豆稳产保收。

一、蚕豆落花落荚诱因

一是生理特点。蚕豆具有无限生长习性,秋播蚕豆2—4月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蕾、花、荚等生殖器官不断分化发育,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仍迅速增长,而茎尖在植株体内养分的吸收和分配上占主导地位,致使花、荚养分缺乏。若土壤肥力差且磷钾肥严重不足,植株须通过减少花、荚总数,以保证营养生长或现有花、荚养分供给。二是灾害性气候。低温、干旱、连日阴雨等不良环境,导致蚕豆授粉不佳直接引起大量花脱落;田间湿度大,引起根系呼吸困难,妨碍正常植株生理代谢,导致大量幼荚脱落;花荚期遇多次低温寒潮,气温骤升骤降,花、荚脱落更为严重。三是病虫为害。蚕豆花荚期常遭受赤斑病、褐斑病、锈病、蚕豆象、蚜虫、花蓟马等多种病虫为害,轻则落花落荚,重则成片枯死、颗粒无收。

二、应对策略

(一)科学追肥

蚕豆花荚期对磷、钾肥需求较大,建议根据底肥用量、植株长势与结荚情况,根施五氧化二磷≥12%的过磷酸钙10公斤/亩+50%的硫酸钾5公斤/亩,或叶面喷施2%的磷酸二氢钾+0.3%的硼砂。根施磷、钾肥最好选择在雨前,如超过3天无有效降水,灌水处理促使肥料溶解吸收。针对低温冷害严重落花落荚的地块,用10毫升芸苔素内酯兑水20公斤+2%的磷酸二氢钾+0.3%的硼砂进行叶面喷施,间隔7天1次,连续喷施3次,待植株恢复后再追施磷、钾肥。为降低或避免花荚期低温冷害风险,建议今年播种时需重施底肥且翌年1—2月苗期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亦可在首次低温来临前,进行根际培土保温。

(二)株型调控

一是打顶。为控高防旺,避免后期倒伏,可在开花结荚后期有效花序达10层时将茎枝顶心摘除。以摘去茎顶3~6厘米为宜;打晴(天)不打阴,打卷(叶)不打展,打实(茎)不打空,打蕾不打花。对于植株生长不旺、密度不高、土壤肥力差的蚕豆不宜打顶。二是化学调控。在蚕豆生长过旺的田块可喷施甲哌鎓(缩节胺),起到控株高、增茎粗、防倒伏的作用。在初花期,每亩用25%水剂8~10毫升或98%粉剂1.5~2克,加水50公斤稀释后喷施1次;在盛花期,每亩用水剂16~20毫升或粉剂4~5克,加水50公斤稀释后喷施1次。三是倒伏后处理。轻度倒伏(植株倾斜但未折断)田块,可在雨后土壤湿润时,扶正植株,在植株基部培土加固(5~10厘米),用竹竿、木棍或绳子将相邻植株捆绑成簇固定。重度倒伏(茎秆折断或根系受损严重)田块,可移除完全折断或腐烂的植株,修剪部分受损枝叶,减少养分消耗,促进通风透光。加强田间管理,排水降湿,增施钾肥(如硫酸钾)或腐熟有机肥,喷施杀菌剂(多菌灵)预防根腐病、灰霉病等。

(三)病虫害防治

一是病害防治。针对赤斑病、褐斑病,首先采用农业防治,追施磷、钾肥,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及时整枝打顶,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小气候湿度,避免形成病害诱发环境。其次采用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80%大生M-4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甲壳素或波尔多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间隔7天1次,连续3次。针对锈病,发病范围较小时,及时拔除感病植株;发病范围较大时,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80%大生M-4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1次,连续2~3次。蚕豆收获后,收集蚕豆病残体做堆肥材料或烧掉,减少越冬基数和下年菌源。防治喷药后如药液未干遇雨,须待雨停后及时补施,以保药效。二是虫害防治因蚕豆象、蚜虫、花蓟马会迁飞为害,首先采用物理防治,田间悬挂粘虫板、灭虫或诱虫灯。其次采用化学防治,蚕豆象在蚕豆初花期喷施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间隔7天1次,连续3次。蚜虫在4—5月发生较多,但也在苗期发生为害,因此在初发时,即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进行防治,避免后期病毒病蔓延。蚕豆花期是花蓟马为害高峰期,发病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

   项  超  杨  梅  钟小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