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动态》2025年第15期:关于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空心莲子草综合治理的建议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5年第15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5/5/13已阅览:370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2025年第15期

(总第953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5年5月7日        

 

专家建议

关于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空心莲子草综合治理的建议

 

摘要:空心莲子草已在我省21个市(州)发生为害,是我省分布范围最广、入侵生境类型最多且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鉴于其扩散蔓延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根除难度大,为遏制其迅速蔓延和危害,我院专家从全方位防控、防控技术研究集成示范、强化分区治理和精准防控、资源化利用、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综合治理建议,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空心莲子草属多年生宿根性恶性入侵杂草,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江浙一带,其后大肆扩散至四川、重庆、广西、安徽、江苏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四川、重庆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危害最重。据相关单位调查,全省21个市(州)海拔2500米以下区域普遍发生,以成都平原及川东北、川南等粮食主产区发生密度最高。为确保我省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提高空心莲子草综合防控能力和治理水平势在必行。

一、危害现状

一是严重影响食物安全空心莲子草生命力强、适应性广、光竞争优势强,入侵农田后同农作物(含粮油、果蔬、畜牧产品等)争夺水分、光照、肥料和生长空间,导致多种作物不同程度减产。据相关文献显示,空心莲子草为害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引起产量损失分别达45%、36%、19%和63%,蔬菜损失为5%~15%,严重时达20%以上。二是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安全空心莲子草能释放多种化感物质,抑制周边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新陈代谢,导致其他植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直至种群消失,物种丰富度随之降低。另外,空心莲子草可通过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导致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在各种生境中形成单优种群,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威胁。三是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安全。空心莲子草在居民区、绿地、公园等地生长蔓延,影响环境美观;在沟渠、池塘、江河内大量滋生,影响农田排灌、破坏水产养殖环境、阻碍船只通行,甚至影响排洪泄洪危及人类生存安全。四是威胁人畜健康池塘、水库、河流等水体中的空心莲子草大量死亡腐烂,产生各种有毒物质和病原物,使水质恶化,影响居民生活和家畜用水。空心莲子草形成的植毡层为蚊虫产卵提供场所,造成蚊虫滋生,传播各种人畜疾病,危害人畜健康。

二、对策建议

(一)开展多举措全方位防控

从战略高度提高对空心莲子草等重大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特性的认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要求,制定我省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专门法规及实施办法,加强对空心莲子草等重大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预警和防控指导。健全组织机构体系,搞好部门协调配合,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和防治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探索高效合理的空心莲子草防控机制。

(二)开展防控技术研发集成示范

充分发挥相关科研院所作用,设立科研专项资金,加大我省空心莲子草防控的科研力度,加快耐除草剂作物品种选育、天敌昆虫莲草直胸跳甲饲养、其他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筛选、植物替代防控、智能除草机器人等研发与集成,加强示范点建设,发挥以点带面作用,推广应用绿色高效综合治理模式,不断提升空心莲子草的科学防控水平。

(三)强化分区治理精准防控

在潜在发生区域,注重源头预防,强化检疫监管和监测预警;在零星发生区域,采取人工拔除结合复耕复种,后续加强监测;在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区域,加强综合防控。在不同生境的空心莲子草,采用针对性防控措施。人工水源地生境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生境以化学防治为主;蔬菜、中药材等作物生境以农业、物理防治为主;果园等生境采用“种草抑草”生态防治法,辅以化学防治及物理防治;非耕地生境先采用化学防治迅速杀死植株,后种植狗牙根等覆盖地表。

(四)推动资源化利用

全面开展对空心莲子草资源研究与利用,做到防控和利用相结合,变害为宝,控用双赢。开展资源化利用,如作为猪牛等牲畜饲料,作为药用植物,作为鱼虾蟹类产卵场所,以及作为平菇、黑木耳栽培料等。

(五)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防控意识

对各级工作人员开展科普教育和系统培训,提升对空心莲子草的识别和处置能力。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和科普读物加强公众宣传,提高公众对重大外来入侵物种的认识,增强全社会参与和防范意识,构筑群防群治防线。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周小刚  赵浩宇  朱建义  刘胜男  陈晓娟  李星月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