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院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围绕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开展集中学习研讨。院党委书记、院长牟锦毅主持会议并带头谈认识体会。他强调,要充分认识省委全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深化对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始终锚定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坐标,不断开拓思路视野、创新工作举措,激发新动能、实现新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院党委副书记张雄,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丁明忠、刘永红参加会议,并结合思想认识和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省纪委监委驻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组副组长马斌列席会议;院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会议指出,这次全会专题研究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走在了全国前列,既充分彰显省委坚决落实总书记赋予的“点题式”重大任务的强烈政治担当,也是发挥四川优势、把握发展主动的创新之举,必将有力指导全省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彰显巴蜀魅力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子,更好推动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全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与正在开展的学习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党委(党支部)会议、中心组学习会等及时传达学习,将全会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学习培训和基层理论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省委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谋划部署,准确把握全会丰富内涵、精神实质,进一步明晰科技赋能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关键抓手,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
会议强调,要树牢品牌意识,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竞争力。要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全省“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编制工作,系统分析各区域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聚焦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规划编制和科研项目布局,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助力构建多元互补、百花竞放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要拓展农业功能。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创新,加快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体系,集智培育一批农文旅特色品牌,加快农业向“产品+服务+体验”的全新模式转型升级。要挖掘文化内涵。在加快科技创新过程中注重巴蜀传统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其融入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全链条研发流程,赋予“川字号”特色农产品更多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有效提升产业附加值。
会议要求,要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支撑力。要夯实产业基础。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四新五良”成果转化,稳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要深耕智慧农业。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全方位全链条应用,加快建设一批集高新智慧农业、农耕深度体验、农耕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农科魅力。要推进绿色发展。全面推广综合种养模式、绿色防控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全方位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生。要加强人才培养。将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等人才项目,提升乡村文化旅游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会议强调,要积极宣传推广,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影响力。要加强产品策划推广。充分释放“天府农科”农产品公用品牌示范引领效应,不断加大特色文创农产品开发力度,策划开展多层次、高频率推广活动,推动更多“天府农科”农产品走向市场,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亮丽名片。要探索培育农科“网红”。依托院新都基地、院昆虫博物馆等平台,创新科研普及、采摘体验、亲子研学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造农文旅融合新IP。要大力营造浓厚氛围。精心筹备首届中国阿坝•夏繁科学家大会,找准工作切入点,宣传推介以夏繁工作为代表的我院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最新工作成效,进一步提升工作显示度和影响力。
(院党委办 撰稿:党心言;校对:余棣;审核:伍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