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科技赋能 推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单位:川南分院 发布时间:2025/7/7已阅览:300次 分享到:

在宜宾乡村振兴的产业版图中,花生作为兼具经济与食用价值的特色作物,正凭借科技力量焕发新生机。近年来,川南分院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聚焦花生产业痛点难点,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在品种选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花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在花生品种选育领域,川南分院组建专业科研团队,围绕本地气候、土壤特点,开展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创新研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历经多年杂交育种、系统选育与多点试验,成功培育出“宜花优”系列优质花生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抗逆性强,能有效抵御宜宾多雨、湿热气候下常见的叶斑病、根腐病等病害,还实现了产量与品质双突破。例如,“宜花优5号”平均亩产较传统品种提升16.11%,且果仁饱满、含油量高,油酸含量达到75%以上,更符合现代健康消费需求,成为农户增收的“新法宝”。

为解决传统种植模式下花生单产低、效益差的问题,川南分院的专家们深入一线,结合本地实际,创新集成绿色高效种植技术体系。推广“玉米、花生间作+秋马铃薯、油菜轮作”技术、花生高产栽培等6项技术模式,通过科学规划种植行间距、优化作物搭配,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每亩可增收500-800元;研发精准施肥技术,根据不同生育期花生需肥规律,制定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方案,减少化肥使用量20%以上,既降低生产成本,又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针对花生病虫害防治,构建“物理防控 + 生物防治 + 精准化学防治”的绿色防控体系,推广性诱剂、杀虫灯等物理手段,应用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制剂,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频次,提升花生品质与安全性。

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是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川南分院建立“专家 + 示范基地 + 农户”的推广模式,在叙州区、翠屏区等地建设10余个花生科技示范基地,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田间指导等方式,直观展示新品种、新技术的优势。每年组织花生种植技术培训10余场,培训农户超500人次,并为种植大户、合作社提供“一对一”技术帮扶。同时,联合企业开展花生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探索花生蛋白提取、休闲食品开发等领域,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花生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型。

如今,在川南分院的科技支撑下,宜宾花生产业已呈现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态势。2024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突破43.9万亩,总产量达8.78万吨,带动农户户均增收超3000元。未来,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将继续深耕花生产业,加快推进智能种植技术研发、功能性花生品种培育等重点工作,以科技创新为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书写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花生和烟草研究所撰稿:程智敏,审核:詹映红,签发: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