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油菜菌核病对四川油菜生产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17年第3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17/3/9已阅览:2257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第3期

(总第714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17年2月22日

专家建议

油菜菌核病对四川油菜生产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2017年四川省油菜播种面积1545.9万亩,比上年增加7.3万亩。目前各地油菜长势基本好于上年同期,多数处于蕾薹期至初花期,部分区域开始进入盛花期。从去冬今春(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上旬)的气象条件看,我省大部分农区的气象条件表现为入川的强冷空气活动次数少,气温比常年偏高1℃以上的显著特征,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蔓延和严重危害带来了有利的发病气象条件。

一、2016年油菜菌核病危害程度

2016年是四川省油菜菌核病发生和危害程度较重的年份,油菜收获期严重发病田块100%植株发病,油菜籽亩产不到50公斤,农户损失严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2016年2月春节期间气温偏高,导致油菜花期提前,紧跟而来的倒春寒使得油菜花期比正常年份延长15~20天,为2016年油菜花期菌核病子囊孢子侵染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条件;尤其是进入2016年4月中旬以后,各地连续出现的昼晴夜雨天气更是加速了菌核病在油菜茎秆中的侵染和危害程度,同时在油菜茎秆中形成的大量菌核在油菜收割时直接进入土壤,成为2017年油菜菌核病的初侵染来源,为2017年我省油菜生产过程中的菌核病发病提供了充足的越冬病原条件。

二、2017年油菜菌核病发病趋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11月中下旬后,由于我省油菜主产区冬季气温偏高,尤其适合土壤中的菌核萌发菌丝并直接侵染油菜植株幼苗的下部叶片或油菜植株与土壤表面接触的根茎部位。根据笔者的田间系统调查,到2017年2月15日前,在宜宾、自贡、泸州、成都、德阳、眉山等地油菜产区发现5%~30%的油菜幼苗植株表现出苗期油菜菌核病。尤其是很多油菜田块,从2016年11月开始就能够发现菌核病菌核萌发形成的子囊盘,2017年2月15日,笔者在川南严重发病田块1平方米范围发现40多个子囊盘,这种现象如果与油菜花期吻合,2017年油菜菌核病可能会更加严重。根据目前省气象中心的气象预报,2017年2月20日开始的降温降雨过程,不仅会延长我省油菜的开花周期,更会加速油菜菌核病花期子囊孢子侵染过程并延长侵染周期,在目前栽培油菜缺乏高抗菌核病品种的情况下,这种气候条件可能会进一步加重2017年我省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必须引起各地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及时组织开展油菜菌核病预防和防治工作,以有效降低和减少油菜菌核病对我省油菜生产的影响。

三、防治建议和对策

1.2016年秋冬季出现菌核萌发侵染油菜幼苗的区域  建议采用全株喷雾方式在油菜蕾苔期(油菜植株相对矮小时期)及时进行油菜菌核病防治,在喷雾时注意药剂能够接触到油菜地表土壤,起到杀灭土壤中已经萌发的菌核病菌丝和形成的菌核病子囊盘的作用。

2.在2016年油菜收获期菌核病发生严重的区域  建议采用全株喷雾方式在初花期、盛花期、花后7~10天左右进行2~3次油菜菌核病药剂防治,发生较轻的地区进行1~2次菌核病防治。进行油菜菌核病防治时可以考虑以下化学药剂:亩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150克,或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35~50克、或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兑水喷雾防治。也可亩用25%使百克40~50毫升,或50%万霉灵100克,或25%敌力脱25~30毫升,或50%福•菌核(福美双+菌核净)80~100克等兑水喷雾防治。

3.在缺硼地区  可以结合菌核病防治,喷施0.2%硼砂水溶液或使用硼酸水溶液,提高油菜坐果率,增加油菜产量。

4.发生霜霉病及有蚜虫的田块  可同时施用嘧菌酯及啶虫脒、吡蚜酮兼治油菜霜霉病和蚜虫。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刘 勇  伍文宪  黄小琴  张 蕾  周西全)

 

农业部预测:2017年农作物病虫害呈重发趋势

记者近日从农业部了解到,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调查和专家会商分析,2017年农作物病虫害呈重发趋势,预计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9.7%。

迁飞性害虫重发威胁大。水稻“两迁”害虫发生期提前、发生代次增加。稻飞虱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大部稻区偏重或大发生,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27.5%;稻纵卷叶螟在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江南沿江湖库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26.6%。粘虫在黄淮、华北和东北等玉米产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集中危害,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10.6%;东亚飞蝗、西藏飞蝗、亚洲飞蝗持续中等偏轻发生,但在环渤海湾湖库、沿黄滩区、雅砻江和金沙江河谷等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蝗蝻危害。

气传性病害流行风险高。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大部麦区持续偏重流行,需实施预防控制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小麦条锈病在江汉平原、汉水流域、黄淮南部、西北和西南部分麦区偏重流行,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31.3%;稻瘟病在西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部分稻区存在偏重以上流行风险,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20.0%;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南东部、东北北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持续偏重流行,发生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稻曲病在江南、长江中下游、西南北部稻区重度流行,发生面积比常年增加33.3%。

常发性病虫持续重发态势。小麦蚜虫在黄淮海小麦主产区、西北和西南部分麦区穗期偏重或大发生,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12.0%;水稻螟虫在江南局部稻区大发生,江南、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混栽区、西南北部、江淮西北部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15.8%;水稻纹枯病在江南、长江中游部分稻区大发生,南方其他大部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1.8%;玉米螟在东北大部、西北和西南局部偏重或大发生,其他大部玉米产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5.3%。

对此,农业部提醒和督促各地通过监测预警、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科学用药、督查指导等措施,扎实开展防病治虫行动,深入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努力减少病虫危害损失。

                       (农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