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加快推进稻渔产业提档升级 助力四川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19年第9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19/5/30已阅览:34873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第9期

(总第748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19年5月17日

专家建议

加快推进稻渔产业提档升级 助力四川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是全国水产大省和水稻主产区,2018年全省淡水养殖产量153.5万吨,渔业经济总收入达到800亿元。水产养殖面积、水产品总产量分别居全国第10位、第7位,西部第1位;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464.46万亩,居全国第2位。近10年来,笔者一直参与稻渔种养产业发展,针对四川稻渔种养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观点和建议,供领导决策研究和产业发展参考。

一、四川稻渔种养产业发展现状

1.稻渔种养产业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四川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指导意见》等,明确了稻渔综合种养发展任务,提出了“以粮为主,生态优先、产业发展”的思路,逐步把四川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成都平原稻渔种养产业集群”和“丘陵山区稻渔种养带”。

2.综合种养技术和模式不断创新 从四川省自主选育的水稻品种中筛选出适宜稻渔种养模式的抗倒伏型、山区型等优良水稻品种13个,形成了以“密植、调水、控肥、减药”为核心的规模化提质增效九项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了适宜不同区域等8大类24种典型模式及配套技术规程6套。

3.产业效益明显 一是粮食稳产的重要保障。稻渔综合种养不仅不影响水稻生产,而且可以解决稻田撂荒闲置和“非粮化”、“非农化”等突出的农村问题,大大调动了农民种稻积极性,促进粮食稳产。二是富裕渔民促进乡村振兴。能够有效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还能促进农民增收(稻渔综合种养比单种水稻亩均效益增加90.0%以上,亩均增加产值在1000元以上),推进产业融合,并有利于农村防洪蓄水、抗旱保收,体现了渔业的多功能性;三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提高了稻田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平均可减少50.0%以上的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养殖尾水排放和病虫草害发生,显著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促进农耕文化与渔文化的融合。

4.精准脱贫的有效手段  2016年全省贫困地区建成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万亩,带动了50个贫困村、1000户贫困户、4000余个贫困人口,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是一个周期短、见效快、增收稳的扶贫新产业。

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发展规划缺乏  当前虽然四川省和部分地方政府都对稻渔综合种养提出了政策支持,但对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布局的整体规划还跟不上产业快速发展需求,难以保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基础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现代化、标准化的田间工程投资大,很多地区受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及部分地区国土部门管控,开挖简单的沟坑仍在稻渔综合种养工程中占主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稻-虾、稻-鳖等对稻田工程化技术要求高的模式发展受到局限。

3.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保障不够  从全省情况看,稻渔综合种养经营分散,100亩以上的仅占10%。组织化程度不高,87.5%的农户没有参加合作社或协会,品牌少,市场博弈能力差。个别地区或从业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出现稻渔综合种养沟坑面积过大、种养环境不达标、稻谷产量偏低、产品抽检不合格等情况,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4.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不够  我省稻渔从业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不高,稻渔综合种养职业农民严重不足,经营生产人员普遍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

三、促进稻渔种养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全省适宜稻渔种养的可推广面积1500万亩以上,目前仅利用了30%,适宜地区农民发展热情很高,市场需求旺盛,产业存在巨大发展空间。针对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在“以粮为主,工程化发展;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适度规模化;三产融合,产业化发展”原则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  在全面分析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全省统筹规划,推动制定一批省、市县或企业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合理布局,确保产业有序发展。建议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补贴范围,设立专项资金扶持稻田养殖基础设施建设、苗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简化申请审批手续。做好国家级和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工作。

2.强化技术集成创新示范  整合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搭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经验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产、学、研、推、用”五位一体的优势,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团队和联合协作机制,针对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加快主导模式和配套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加强水产行业《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的宣贯,制定适宜平原和丘陵地区各种模式的标准,在全省示范推广一批先进技术模式,确保模式发展不走样。

3.强化指导监督,提高发展质量  要对已发展和拟发展的稻渔综合种养主体加强指导、监督和管理,以“稳粮增收”为根本前提,以“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为基本原则,按照《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通则》的有关要求对沟坑占比和水稻产量等指标进行严格控制,确保稻渔综合种养主体在沟坑占比、种养环境、水稻产量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符合要求。 

4.强化营销宣传,打造精品品牌  积极宣传推介稻渔综合种养公共品牌和产品品牌,实施精品品牌战略,打造绿色生态品牌,提升产业品牌价值。

5.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构建复合型实用人才体系,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推广单位、互联网行业的各种相关人才组织建库,同时支持引进或聘用国内高层次人才,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大对现有稻渔基层队伍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全面提升稻渔种养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坚实人才队伍保障。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杜 军  赵 刚  周 剑)

 

   分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所                2019年5月1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