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抓住三年窗口期 从供给端入手 用“精制化”做强川茶产业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转自四川日报发布单位:院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2/14已阅览:351次 分享到:

“穿好雨衣哦,有小雨!”2月8日清晨,宜宾市翠屏区明威乡义和村义兴社,明清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子权带着数十名工人忙着采茶。

最近,川内各茶叶主产区陆续进入采春茶和制茶的黄金时期。今年,茶农、制茶企业和主管部门都在忙着一件事:川茶“精制化”。川茶“精制化”的路径是什么?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只卖鲜叶

卖不出话语权

“订单多得做不完。”2月3日9时,在复工的黑茶生产线前,川茶集团副总裁樊凯歌脱口而出。春节前,集团刚拿下千吨黑茶订单,“承包”了4月之前的产能。

川茶品牌促进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以来,从面积、产值、促农增收等关键指标来看,川茶产业一直处于高增长阶段。去年,全省茶园面积575万亩,毛茶产值279亿元,增长1.47倍,茶农实现人均茶产业收入5000元以上。目前,我省茶园面积和综合产值均位居全国前列。

但是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供给端:茶园利用率不高,单产较低;采茶用工短缺;区域品牌仍待强化,“天府龙芽”影响力仍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全省已注册茶叶企业4700余家,“多、散、小”。

此前在宜宾举行的全省精制川茶产业培育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有专家指出,川茶鲜叶品质高、采收早导致原料价格高,茶企在家门口就能卖出高价,很容易小富即安,长此以往,就会丧失市场话语权,被锁定在产业链底端。

上述专家认为,留给川茶的时间已不多。2018年,全国未进入采收期的茶园有近900万亩,“这两三年就会集中上市,还不算夏茶综合利用。精制化,才是川茶的出路。”

抓窗口期

做强3个关键领域

专家预测,今后三年是留给川茶“精制化”的窗口期。

“既然是供给端有短板,就从这方面入手。”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必须抓住种植、加工和品牌营销3个关键领域。

种植领域,园区建设首当其冲。前述负责人介绍,今后三年,我省的茶园建设将更重质量,把改造老茶园、推动机械采收放在优先位置。到2022年,全省600万亩茶园机械采收率要达到50%。同时,在茶叶主产区创建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

加工领域,以建设园区、丰富产品体系为重点。突出川西名优绿茶加工区等六大区域,引导茶加工企业向加工园区集中,实现初制、精制、流通分工专业化。产品布局上,针对中等收入群体和年轻消费者,除巩固黑茶等传统优势外,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名优绿茶。

品牌打造方面,重点是建设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市场主体、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将继续扩大“天府龙芽”公共品牌使用范围,并重点突出对蒙顶山茶、峨眉山茶、米仓山茶、宜宾早茶等“三山一早”地方区域品牌的推广。此外,还将出台政策推动川茶企业做大。

“还要继续拓展销路,增加知名度和美誉度。”前述负责人透露,将以上海为重点,建设营销推广中心,定期举办推介活动,推动川茶企业参加“川货行天下”、全国性和区域性展会。(记者 王成栋 蒲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