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当前我省留树保鲜柑橘、晚熟柑橘采收与短期贮藏建议;新冠肺炎疫期果蔬农产品采后冷链物流与加工企业卫生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0年第4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0/2/15已阅览:2337次 分享到:

 

农业科技动态

 

战疫情 抓春耕 保供给

农业科技在行动专刊第4期

(总第758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0年2月15日

 

当前我省留树保鲜柑橘、晚熟柑橘采收与短期贮藏建议 

当前正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留树保鲜柑橘采收上市的重要时间节点,晚熟柑橘也将陆续采收,但受疫情影响留树保鲜柑橘采收和上市滞后。近期,气温回升,水肥管理跟不上,留树柑橘和晚熟柑橘面临着品质下降、损耗加大等问题。为减少损失,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时组织采收并采取适宜的保鲜措施,保持水果的品质和风味,贮藏1~4周,以缓解当前物流和销售面临的困难。依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和应用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一、及时采收和分选

果实的品质对后续贮藏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留树保鲜的柑橘,田间管理受到疫情影响,果实开始消耗导致品质下降。目前应有序组织采收,避免果实消耗营养物质和水分,减少落果。晚熟柑橘应跟进田间管理及时采收。采收应在晴朗无雨的上午进行,采用规范的二次剪口,一般采用容量为15~20公斤的漏空塑料周转筐装框。采后剔除烂果、伤果、病虫果,放置在干燥、通风、阴凉处,操作中应注意避免造成果实机械伤。

二、采用保鲜剂处理

柑橘贮藏中较严重的损失是感染青霉菌引起的腐烂。果实采摘后在24小时内,可以使用复合保鲜剂进行浸果处理,推荐配方为:咪鲜胺+2,4-D,能起到很好的抑制青霉病和防治蒂腐病的作用。该配方减少了传统化学保鲜剂的使用种类,降低使用剂量50%,贮藏过程中经检测,果皮残留量远低于国标限量要求,属于安全有效的化学保鲜剂配方。保鲜剂处理后在通风阴凉处预贮24~48小时,充分晾干。

三、选择套袋处理

果实失水也是影响品质和造成损失的重要因素。建议尽量在冷藏的条件下进行保鲜膜覆盖或单果套袋处理。如短期贮藏,可采用低温+保鲜膜覆盖处理,如贮藏期超过3周,建议采用低温+单果套袋处理,能有效地减少水分损失,防止霉变果实交叉感染。

四、贮藏设施选择与管理

如贮藏时间在1个月以内,环境温度不高于10℃时,可以选择通风库进行应急的短期贮藏。鉴于目前环境温度升高较快,建议选择多功能冷库贮藏。首先是冷库的消毒准备,可提前2~3天采用冷库烟雾消毒剂熏蒸24小时,或采用臭氧机密闭消毒,然后通风至无味;果实入库前冷库提前预冷至贮藏温度,脐橙类贮藏温度推荐4℃左右,宽皮柑橘类贮藏温度推荐8℃左右;周转筐堆码时要留出气流通道,与库内冷风机的气流方向一致;做好冷库的通风,每周通风1~2次;如发现有霉变果实出现,应及时进行翻库,剔除霉变果实,并采用臭氧在库内进行消毒。果实出库进行常温运输和销售时,应提前2天左右进行回温处理,然后进行包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朱永清 谢 江 李华佳)

 

新冠肺炎疫期果蔬农产品采后冷链物流与加工企业

卫生安全防控建议 

为帮助防疫期间果蔬安全流通及加工领域的企业做好安全防控,笔者以国家及行业相关卫生操作规范为指导,提出新冠肺炎防疫期间的卫生安全防控建议,仅供相关领域企业和机构参考借鉴。

一、加强果蔬等农产品加工防控的重要性

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极强,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多样、复杂。果蔬流通及加工企业在原料采购(采收)、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人员操作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病毒传播风险。因此,果蔬流通和加工等环节的疫情防控难度大、任务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各类蔬菜等生鲜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生产企业及从业人员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GB 31621-2014)》等相关卫生规范做好安全生产。此外,针对本次新冠肺炎病毒的生理特征、传播特性,还应制定更精准、更有效的疫情防控操作指南,以保障蔬菜等生鲜农产品从采收、加工到流通销售环节的安全生产。

二、关键控制环节及防控指南

1.原料采购(采收)

(1)来源可追溯  供应商需提供原料生产基地、流通环节、销售环节的相关信息,包含与原料直接和间接接触人员信息(包括采收人员、运输人员、销售人员、采购人员等),对原料生产基地是否处于当前或潜在疫情爆发区进行评估;其次是对生产基地的灌溉用水、土壤、是否有人或动物排泄物污染等因素进行评估;同时原料采收或采购时对使用的机械及装载容器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2)原料质量  果蔬等生鲜农产品原料采收或采购时需对原料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测。常规品质检测指标包括新鲜度、颜色、质地、成熟度等外观商品性和可见的病虫害、腐损情况等;安全性指标主要包括重金属、农残等。

2.原料或产品贮运

(1)物流运输  生鲜农产品原料或加工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根据产品自身对环境温湿度、气体等条件的要求进行设置,以达到最大限度保障产品质量,延长货架期的目的。需要冷链运输的生鲜产品要确保运输过程中全程冷链,避免出现货物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的冷链断链现象,造成食品腐损和安全风险产生。要着重加强对运输工具和装载容器的定期清洗和消毒,建议每批货品装载前和卸货后都对环境进行消毒。

(2)出入库与贮藏  确保入库验收和出货区域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和消毒。认真核对记录货品信息,对入库原料进行抽样检测,根据原料属性分类分区存放。生鲜农产品存放时应按照其自身特性选择合理的存放方式,包括贮藏库的类别、温湿度等环境条件等。存放过程中定期进行检查,增加必要的消毒、通风等措施。冷藏货品出库时应严格按照货品流通要求,减少温度波动。

3.果蔬加工

(1)加工区域清洁  对加工区域的墙面和地面进行清扫,清理杂物;对地面、墙面的孔洞、下水地漏等进行检查,及时封堵或清理。使用二氧化氯、次氯酸钠等含氯消毒剂进行定期消毒。

(2)加工环境管控  加强对加工车间使用的水源、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进行管控,水质应符合相应的加工需求,并进行抽样检测。在没有空气净化装置的加工车间,应增加通风换气次数。

(3)厂区环境卫生  关注厂区周边是否存在潜在污染源(如排泄物等),及时上报并进行清理消毒。消毒液的使用应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并做好相关人员防护工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害或产生安全隐患。

(4)生产管理  进出车间人员每日必须进行体温测量,并做好登记。禁止外来人员无故进入生产车间,特殊情况(如设备维修)须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并做好严密的防护和消毒工作。

(5)设备及器具管理  加工设备及器具按规范进行定时清洗消毒,做到使用后的及时清理,适当增加清洁频次,减少交叉污染。

4.产品销售

(1)场地处理  要定期对销售场地进行消毒通风处理,在室外销售场地要选择空旷、通风的场地。

(2)销售管理  在销售时避免人员拥挤,控制人员聚集密度。要求购买人员必须佩戴口罩,保持人员之间间隔在1米以上。

5.人员管理

(1)体温测量  对采购(采收)、运输、转运、出入库、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人员每天测量两次体温,体温超过37.3℃需回家观察或就诊,并做好体温监测记录。

(2)疾病防控  在贮藏、加工、销售等区域设置临时隔离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咽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症状的人员应要求立即停止工作,进入临时隔离区进行观察或就诊。对其所处接触环境应进行消毒处理,接触的产品应销毁,密切接触者应停止工作并进行不少于14天的医学隔离。

(3)勤洗手  在接触果蔬原材料前一定要用消毒液按照规范清洗双手,再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消毒。直接接触果蔬加工的操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应增加消毒频次。

(4)戴口罩  所有环节的生产场合都必须正确佩戴口罩,且根据情况选择和定期更换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建议每隔4~6小时更换1次,N95口罩限个人使用,在受损、变形、被污染等情况时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手不能接触口罩朝外面,使用后的口罩应放入口罩回收专用垃圾桶集中处理。

(5)工作服  工作服(含围裙、袖套、手套等)至少每天更换或清洗消毒1次,一次性手套不可循环使用。

(6)生活、办公环境处理  对食堂、办公室、楼道、洗手间、垃圾处理间等公共环境必须定时消毒,每天定时消毒不得少于2次,可使用75%酒精或有效氯浓度500 毫克/升消毒液。

(7)人员培训  企业(包含生产者、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食品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应通过必要的网络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认识;通过教育、培训和监督,了解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染途径,提高从业人员的疫情防控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8)其他  随时关注卫健委官方发布的疫情通报及相关信息,对人员管理方案进行相应调整。

                      (四川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高 佳 朱永清)

 

 

   分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应对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应急指挥部。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所                2020年2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