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牧稳供应、稳价格 扩大内需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0/7/28已阅览:1935次 分享到:

 在农业方面,两会主要聚焦“米袋子”和“菜篮子”两个方面。就“菜篮子”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产量,提高复种指数以及提升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同时,健全耕地体制,深化农村改革,并努力恢复生猪生产。就“米袋子”问题,主席提出,要稳定农业基础,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提高对粮食供应的宏观调节能力,稳定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落实生猪生产要求,做好应对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总体来说,一个是稳供应,一个是稳价格。 

  粮食: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护口粮安全 

  2020年,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部分国家为防范潜在的粮食供应风险,采取了限制出口等措施,而这也对一些农产品进口国造成了潜在的危机。我国三大主粮分别为小麦、稻谷和玉米,而主粮的供应目前主要为我国自产自销,进口依赖度极低,因此受其他国家遏制概率很小。 

  政府提出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国内草地贪夜蛾和非洲蝗虫也影响着市场情绪,重大病虫害对粮食种植仍存在威胁,国家给予政策,要大力防控病虫害,这对于农产品种植防控缓解提供了最有效的信心保证。 

  中国政府强力维护口粮安全,提高稻谷收购价格,提高农民种植粮食品种的积极性,保证稻谷和小麦种植面积,我国稻谷和小麦库存充足,粮食安全不用担忧,稻谷和小麦期货价格有望保持稳定。 

  玉米:临储玉米陆续投放,抑制价格过快上涨 

  近期国内玉米价格节节攀升,市场急于炒作供需缺口逻辑,价格急速上行对于下游需求端形成较大压力。主席提到要保证粮食作物的供给,提高对供应的宏观调节能力。近期临储玉米将陆续投放市场,国家一次性储备也将开始拍卖,显示出国家稳定粮价的决心和信心,叠加稳种植稳供应,玉米价格上涨势头预计将会受到一定压制。 

  大豆虽然进口依存度较高,但按照USDA在2020年5月给出的供需报告显示,当前全球大豆供给十分充裕,全球大豆库销比连续多年在20%附近,巴西及阿根廷2020年新作均为丰产行情,而美豆新作目前来看春播也十分顺利,尚未出现极端天气行情,预计丰产概率同样较大。在全球不缺大豆的情况之下,目前大豆主产国出口均十分迅速,巴西在四月份大豆出口高达1630万吨,创下单月最高历史纪录,完全未受疫情的影响,整体来看,供应受全球风险影响概率较小。 

  油脂:鼓励内需市场恢复,利于油脂价格回升 

  我国内需潜力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提出推动消费回升,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要多措并举扩消费,这有利于国内油脂消费市场的恢复。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现蔓延状况,欧洲、美国冠状病毒仍未结束,而印度和南美等地区国家有扩大迹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油脂消费有加重的态势。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二季度、三季度全球油脂市场的消费仍难以恢复正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疫情已被控制,欧美疫情拐点来临,油脂市场消费最终会恢复,油脂价格将从低位回升。 

  豆粕:恢复生猪生产,利于豆粕饲料需求增加 

  自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肆虐全国,受疫病影响,我国猪肉产业受创严重,大量中小养殖户退出市场,生猪价格节节攀升,去年年底曾一度突破40元/公斤。国家为防控疫病,也做出了各项努力。5月22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答记者问中表示在农业农村部逐月调度生猪生产情况显示,从2019年10月开始,能繁母猪存栏止降回升,已连续7个月恢复增长,到今年5月,比去年9月增长了18.7%;生猪存栏也连续3个月增长。当前能繁母猪正在逐步恢复中,产能略有增加,但考虑到尚未有疫苗出现,预计产能尚不能完全恢复,且从母猪到大猪出栏需要时间,短期生猪供应仍在紧缺格局。 

  5月21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措施指引》,重点强化了三个方面。第一方面重点解决入场采样检测、疫情排查、疫情报告、阳性处置、有奖举报和建立黑名单制度等问题。第二方面聚焦生猪养殖、出栏、运输、屠宰和无害化处理等关键环节监管。第三方面主要明确了推进分区防控的要求,提出进一步扩大分区防控试点范围,初步考虑从明年4月1日起试点大区逐步限制生猪调运。非洲猪瘟严防把控,短期虽对供给恢复有一定遏制,但有利于长期产业快速恢复活力。 

  非洲猪瘟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猪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大型养殖企业由于技术、资金、管理等等各方面均存在较强的优势,因此在非瘟背景下防控风险的能力更强,复养的意愿和信心也更足,叠加国家稳定供应,落实生猪生产的要求,近期也有大量储备冻猪肉投入市场,对猪肉长期价格也形成了稳定作用。 

  生猪存栏的恢复,对于上游饲料行业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豆粕价格低迷,一方面在于未来几个月大量的到港大豆所形成的供应压力,而另一方面,在于下游生猪存栏下滑,消费低迷。国家稳定生猪供给,对于玉米和豆粕的需求也有较好的提振,从中长期来看,对于价格底部也会提到抬升作用。 

  棉花:扩大内需利好纺织服装消费恢复 

  2020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加快转变”,强调提振内需的重要性,对于当下受困于消费颓靡的棉纺织服装行业具有较大意义。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多项举措推动消费回升。当前制约棉花价格最大的因素是下游消费的颓靡难改。今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被按下暂停键,棉花终端纺织品服装消费受制于经济增速,此前4月份IMF预计2020年全球GDP增速将同比下滑3%,本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也相应大幅度减少。根据USDA5月份最新棉花供需预估,2019/20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同比下降334万吨,期末库存同比增加367万吨,库存消费比同比增加25.79%,19/20年度全球棉花供过于求情况严重。国内方面,根据USDA数据,中国棉花消费量预计同比下滑120万吨,期末库存同比增加13万吨,库存消费比增加16%,本年度中国棉花也是同样的供过于求的格局。 

  春节前,新冠疫情在国内爆发,各地区采取封闭隔离,生产、消费暂缓,一季度全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累计同比下滑32%,3月份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全国开始逐步推进复工复产,截至4月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累计同比减幅缩窄3%,终端内需已经展现出向好的迹象。但是外需方面仍然表现不佳。一季度服装出口累计同比下滑20.6%,4月份单月服装出口同比下滑30%,使得截至4月底服装出口累计同比跌幅进一步扩大至22.3%。这是由于海外疫情仍在发展中,中国主要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地是美国、欧盟和日韩。目前日本韩国疫情已得到控制,欧洲日新增病例峰值已到,但美国仍处于平台期,海外疫情仍十分严峻,经济下滑使得消费受限,对我国纺服终端进口减少。因此服装出口还未出现实质性好转。 

  对于国内棉价而言,当前由于下游消费未出现实质性好转,短期缺乏趋势性上涨的推动力,波动性特征更明显。但中长期来看,随着疫情的改善、国内外经济、消费复苏,棉价将有机会逐渐走出区间震荡的行情。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大六稳工作力度”、“推动消费回升”,长期来看有利于棉纺织服装行业消费的恢复,国内消费最差的时期已经过去,接下来随着消费的逐渐复苏,国内棉价重心有望逐渐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