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动态》2022年第44期:关于加强四川本土特色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2年第44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2/12/5已阅览:3248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2022年第44期

(总第859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2年12月5日                

专家建议

关于加强四川本土特色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

摘要: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树立大食物观及食用菌产业作出重要指示。通江银耳、黄色金针菇等具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食用菌种类,近年面临着品种老化、栽培技术落伍和面积显著萎缩等突出问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阶段,如何抓住机遇,依靠科技支撑,实现产业提档升级,成为四川食用菌产业发展亟需关注的问题。

 

一、四川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我省地形地貌复杂,植被多样,气候温暖湿润,境内松茸、冬虫夏草、牛肝菌、块菌等珍稀食用菌分布广泛。据统计,我省野生食用菌数量不低于600种,已成为区域内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20年我省食用菌总产量230.44万吨,排名全国第七,产值226.11亿元,排名全国第五,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我省具有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资源优势、气候优势和产业基础。食用菌产业发展起步较早,不同区域食用菌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然而,面对近年来全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我省食用菌产业面临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品牌优势未能充分体现、产业升级面临新的瓶颈等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加强对我省食用菌产业关键问题研究。

二、食用菌产业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小木耳,大产业” “食用菌产业是个大文章”,提出了要“树立大食物观” “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等重要论述,是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丰厚内涵,以“三物农业”的新思维、新理念、新路径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当前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阶段,也是我省食用菌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抓住历史机遇,做大做强四川食用菌产业,是当前亟待重视的问题。

三、建议

(一)加强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我省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对野生菌数量、种类和分布家底不清,对珍稀食用菌保育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对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品牌打造十分有限。同时,生态环境破坏和掠夺性采集导致一些珍稀资源日益枯竭。建议投入专项资金,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四川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藏,建立“五库一区一馆”,为我省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二)加强对本土特色食用菌的科技支撑

我省食用菌有较多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如通江银耳、青川木耳、长宁竹荪、金堂姬菇等,但长期以来,缺乏对这类产品的科技投入,导致品种老化、菌种缺乏、栽培技术落伍、拳头产品缺乏,食用菌生产规模已显著降低,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严峻考验。建议加强科研院所与产地农业主管部门的联合,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对四川本土特色食用菌全产业链的联合攻关,打造具有特色的区域食用菌品牌。

(三)强化黄色金针菇优势地位

黄色金针菇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品种,四川是黄色金针菇优势产区,以农法栽培为主,具有口感好、风味浓郁、适宜加工等突出优势,但贮藏期短、菌柄易褐变。近年来,受到工厂化白色金针菇品系的冲击,栽培面积逐渐萎缩。建议发挥四川黄色金针菇的资源优势,选育头潮菇产量集中、耐贮运的适宜工厂化栽培的黄色金针菇品种,实现我省黄色金针菇产业提档升级,改变日本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垄断局面。

(四)加强食用菌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研究

食用菌是微生物种业的典型代表,子实体蛋白质含量高达42%,建议加强食用菌与加工学科的交叉融合,从食品加工的角度研究食用菌蛋白质和功能成分,为食用菌产品研发提供新思路。同时,食用菌产业是现代循环农业的核心产业,在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同时,大量的秸秆等农副产品将为食用菌生产提供更丰富的栽培基质。建议加大对食用菌生产与粮食生产的交叉研究,加快科技攻关,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科技支撑。

                                     

                                       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彭卫红  唐  杰  李小林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