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动态》2023年第6期 天府粮仓专刊第5期:科技支撑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来源:《农业科技动态》2023年第6期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3/3/6已阅览:2231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天府粮仓专刊第5期

2023年第6期(总第865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3年3月1日             

专家建议

科技支撑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摘要: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和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统筹推进“干部人才塑造、科技攻关、科技成果示范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四大行动,夯实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科技支撑,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

 

一、实施干部人才核心优势塑造行动

(一)大力实施干部“墩苗”行动

强化干部能力提升,着力打造一支本领强、重实干、有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每年在院机关和院属单位分批次互派一批45岁以下的副处级及以下领导干部,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培养大量既懂专业熟管理,又了解基层的复合型干部人才;实施年轻干部培养计划,遴选一批1990年以后出生的正科级干部进行重点培养,进一步提升助力建成农业强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二)全力抓好高端人才引育行动

充分发挥院“人才基金”“人才公寓”的效能,引进青年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加快院“百人计划”人才培养,着力培养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和创新团队。依托“揭榜挂帅”重点支持院战略科学家,大力培养首席科学家、领域科学家,壮大青年领军人才等优秀人才集群。加大博士后招收和培养力度,支持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有效增强科研创新能力。

(三)持续强化中坚力量打造行动

坚持以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构建专家层级体系、优化专家学科分布,有计划评聘正、副高级职称专家;着力培养专家服务地方发展能力,积极选派各类专家参加“专家智力行”等活动;鼓励和支持专家提升专业技术能力,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专家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研修访问学习。

(四)全面开展人才规模扩充行动

用好用活全院编制,组织院属各单位制定用人计划,坚持“优化人才结构建设、完善学科人才布局”原则,采取公开考试招聘、考核招聘、公开遴选、人员调动等方式,积极招贤纳才,做大做强人才规模,聚力发展,服从和服务于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

二、实施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科技攻关行动

(一)农作物底盘技术攻关行动

强化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持续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加快珍稀濒危和优势特色粮食种质资源收集,开展主要粮食作物重要性状的种质资源表型精准鉴定和评价。加速突破性品种培育,创制高产、优质、抗耐逆境等综合性状良好的育种新材料,培育高产稳产、抗逆节本、绿色高效的作物新品种。强化种源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开展种源“1+3”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核心种质资源测序与遗传解析、水稻低镉新材料创制、玉米抗穗腐病和小麦抗赤霉病资源发掘等瓶颈技术。加快生物育种、智慧育种等前沿育种技术研发与利用,突破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挖掘及其精准鉴定与利用前沿技术,研发不同粮食作物的基因编辑技术、细胞融合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育种等前沿技术,着力推动全基因组选择、表观遗传、合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推动育种向精准化、高效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二)主要畜禽(水产)种源国产化与养殖健康化攻关行动

强化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持续开展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和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进一步丰富畜禽(水产)遗传物质样本库和性能数据库,重点开展性能测定、抢救性保护与精准鉴定、遗传资源发掘与鉴定、重大育种价值功能基因挖掘等。加快国产化品种培育,开展生猪、肉牛、肉鸡、肉兔等主要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创新,充分发掘调控生长速度、饲料转化利用与代谢、繁殖性能相关的分子机制与关键基因,重点培育“生长快、品质优、抗病力强、繁殖力高”且具有自主种质基础的新品种(配套系)。强化畜禽智能表型组与基因组育种,加快应用基因组选择和表型组测定等育种新技术,开展大规模、智能化、高精度表型测定,结合创新基因组检测与分型技术,构建突破性育种技术体系,实现基因组精准选种选配,促进畜禽新品种培育与配套系选育。建立重大疫病综合防控和安全高效养殖关键技术体系,围绕养殖到屠宰全链条,系统集成风险识别和生物安全防控技术,建立动物疫病区域净化模式,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现代绿色配套技术研发行动

强化绿色丰产栽培技术研发,深入研究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机制和关键技术,突破丘区水稻轻简高效栽培、旱坡地小麦、玉米抗旱耐逆高产栽培、低洼渍水田小麦抗湿播种、丘陵冷烂田水稻抗逆丰产栽培、春秋马铃薯早熟优质高产栽培等技术瓶颈。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重点开展中低产耕地、退园还耕土壤改良和肥力提升技术、休耕轮作、土壤微生物生态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机制和耕地质量退化预警技术研究,开展耕地土壤肥效微生物与土传病害微生物长期定位观测。强化养殖健康设施设备配套,重点引进、研发自动喂料、自动清粪、自动挤奶集蛋、智能环境控制、远程视频监控、生产数据采集分析等现代设施装备,实现畜禽养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开展主要畜禽重大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建立主要畜禽重大疫病综合防控(免疫、用药、消毒、净化)和安全高效养殖关键技术体系;研究新发与重现动物疫病病原感染致病、病原拮抗或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病原的抗原结构及其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为疫病防控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奠定理论基础。加强重大病虫疫情精准防控技术攻关,加大草地贪夜蛾、红火蚁等重大跨境迁飞性害虫群聚灾变机制与精准预警,加快航空植保技术、病情遥感预测预报技术、物联网农业大数据植保系统等高新技术开发。加强关键农机装备研发,重点研发宜丘陵山区粮食作物适度规模生产的中小型、轻简化农业机械;主要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的农机装备、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农机装备等,突破“有机好用”的短板问题。加强豆类间套轮作技术攻关,研究作物间套作的相互效应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开展大豆品种高效根瘤菌筛选,完善大豆与禾本科作物、蔬菜、果树、茶树、桑树、烟草、花椒等间套作技术措施。加强粮食农产品加工技术攻关,重点开展粮食烘干、贮藏及节能安全储运等技术研究,研发安全、健康、便捷、功能化的营养健康产品,酿酒专用粮配套加工技术攻关及质量标准攻关。加强科技兴粮兴储技术攻关。加强粮食收获后的清理、烘干、存储等新技术研发,加快粮食储藏保鲜保质、虫霉防治和减损降耗关键技术等研发与应用,强化粮食现代物流环节损耗研究,开展成品粮油适度加工技术研发及成果推广,深入挖掘米糠、麸皮、豆粕等综合利用潜力,提高粮食利用效率。加强副产物高效安全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挖掘抗病促生、免疫诱抗与副产物高温快速转化等核心功能微生物资源;创制作物专用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制剂等系列新型肥料产品;研发主要畜禽粪肥用于大田作物生产物质(碳、氮、磷)平衡参数及种养循环高效模式。

(四)学科建设和优化布局行动

强化一批重点学科领域,选择一批建设基础好、发展潜力大、服务能力强的学科专业,整合打造农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园艺学、土壤学、植物保护学、水产养殖学、农业工程等学科群,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科领域。拓展一批前沿研究方向,培育作物高光效生理与抗性机制、数量遗传与基因编辑、粮食储藏与加工、耕作栽培与智能技术、体细胞克隆、现代智慧生态农业、粮食碳汇及碳排放等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交叉学科和前沿研究方向。培育农业遥感大数据研发体系,重点开展粮食遥感智能识别与高精度耕地制图、粮食高精度产量与品质测报、农业知识图谱与数字孪生系统等耕地利用及非粮化监测研究,探索数据挖掘、精准服务和数据驱动的全过程、全产业链智能服务体系。开展粮食产业经济研究,从产业链的视角对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和贸易各环节及相应的产业政策等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四川粮食生产的关键要素和影响粮食产业各环节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我省粮食产业生产效率、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和对策建议。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关注“吃好、吃得安全”,加快推进我省功能性农产品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应用,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科技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牵头组建天府种业实验室,以天府种业创新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继续联合华大基因、邛崃天府种业园等优势单位,做强做实天府种业实验室,力争早日纳入天府实验室体系,支撑引领全省种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2023年,建成集保存、研究利用与科普展示“三位一体”的中心库,保存植物、食用菌、水产和畜禽种质资源180余万份(剂),力争建成国内唯一、西部最大的种业领域基础性平台。参与建设国家种子实验室,依托四川海南南繁育种工程中心和院南繁基地,争取川琼两省支持,纳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建设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陵水中心,建成国家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的科技支撑平台之一。加快推进自贸岛农业科技硅谷建设,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陵水中心”和“天府种业实验室海南陵水创新中心”为依托,建设集科技创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五大中心”为一体的农业科研综合平台。稳步推进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长宁县白甲鱼、铜鱼种质资源场、西南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彭州生物育种科研试验基地、西南玉米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国家数字农业区域创新分中心(西南)、四川省兔品种性能测定站等部省高新平台建设。健全科技攻关平台体系,积极争取种质创新、生物安全、智能装备、种养复合、农业碳中和等领域部省重点实验室,加快布局30个左右的技术创新中心和区域研究中心,推动全院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粮食科技攻关平台体系。

三、实施科技成果示范转化行动

(一)启动“川字号”科技成果综合试验站“培育”行动

锚定农业强省建设,支撑建设一批“川字号”优势粮经畜产业科技成果中试熟化综合示范试验站,突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新优科技成果的中试熟化示范与转化推广,加速推进“四新五良”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强化院地(企、校)合作,继续完善推广“八个精准衔接”模式,探索构建全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与集成应用转化一体化的转化机制,促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由数量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二)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头羊”行动

组建全院科技示范农场专家团,支撑建设1000个左右有区域影响力、现代科技带动力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农场。联合涉农大专院校、农业龙头企业,共同开展培养新型高素质农业职业经理人,着力培育高素质农业从业人员。

(三)深化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百千万”行动

落实农民增收中心任务,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粮油大县等主要领域和重点技术领域,每年示范推广100项以上实用科技成果,开展100场次以上培训指导活动,组织1000人次专家进村入户,指导1000家科技示范农场持续发挥领军示范作用,覆盖带动10000户示范户,助力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建设。

(四)院科技成果示范转化“扩声”行动

依托中试熟化示范转化项目的成果,不断推出适合不同生态区域产业提升需求的观摩活动、成果展示推介活动,加速新优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新闻、报刊、新媒体等渠道,不断宣传打造“省农科院成果优绿特强新实”的好形象、好品牌,进一步扩大提升我院社会影响力。

(五)院科技成果“三进”支撑行动

立足各地经济发展基础、产业发展条件和资源区位优势,以川渝双方要求为导向,以科技支撑为手段,以产业研究院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纽带,主动融入成渝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以及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助力打造一批设施装备优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的现代农业优势产业带,推动全省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示范转化协作服务“引领建设”行动

整合分院力量,联合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共建区域性产研院等平台,探索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模式,研究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整合聚集力量以点扩片带面促带地引领区域产业提档升级,助推全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

(一)院科技成果产业化云平台功能健全行动

健全完善全院性科技成果与人才、产品、生产线等多科技要素聚合的云平台,加大对我院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新智力等成果的宣传和全院各类人才及天府农科智库的推介,实现全院科技成果的统一搜集、宣传发布、产业化和跟踪服务。通过省知识产权项目执行,增加1个农业知识产权服务子平台,形成1个农业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聚合院属各单位、各课题组力量,联合攻关、联动作战,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我院科技成果的社会显示度和认可度。

(二)知识产权挖潜培育行动

加强与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合作,挖掘和培育5个高价值农业科技成果(专利),进一步深化并启动知识产权营运合作平台,强化高价值科技成果与企业的合作与转化,提升院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效率。

(三)院产业化项目提质增效行动

聚焦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聚焦产业振兴和产业帮扶,聚焦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注重发挥产业化项目的效力,紧扣“川字号”特色农业产业、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和乡村振兴的重大科技需求,开展重点培育、重点突破,建设10条物化科技产品产业化生产线,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向市场转化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加快推进我院科技成果实现市场价值,使其成为展示我院科技成果和产品物化技术水平、增加单位创收惠及职工的重要载体。

(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新型合作组织共建行动

围绕地方全产业链综合需求,聚合人才、关键技术、物化产品等各要素,支持鼓励专家团队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选择“政府支持力度大、产业有鲜明特色、产业发展有潜力、业主发展意愿强、有较高显示度”的点位或区域,与各方合作形成捆绑发展合力,以“共建共享”或“有偿服务”的方式成立10个产业化联盟或产业联合体等科技成果产业化新型合作组织,合作建成20个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累计面积50万亩以上,对全产业链发展提供支撑,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

(五)“天府农科”品牌引领行动

围绕院机构改革和学科整合建设,推进院“天府农科”商标扩类申请。加强品牌保护,实施授权管理,规范使用流程,发挥品牌效应,大幅度提升全院科技成果和产品物化的市场展示度。通过“5个1”活动(主办1场品牌运营大会,举办1场品牌新闻发布会,举行1次品牌授权集中签约仪式,授权1批原创物化科技产品,完成1个百千万工程),培育成熟并优选20个以上科技产品进行品牌冠名使用,探索科技成果产业化新模式,为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打造更多高端优质产品。

(六)科技成果体制改革深化行动

用好用活中央、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各项改革政策,积极稳慎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暨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优化成果评价方式、创新成果转化模式、拓宽创新创业渠道、增加科技人员收益,充分调动全院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和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提升全院职工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双轮驱动,齐头并进。

 

节选《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 夯实科技支撑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行动方案》(农院委〔2023〕22号)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