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业 科 技 动 态
2024年第19期
(总第913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4年7月9日
专家建议
关于四川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摘要:水果产业是我省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我省水果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品种类型更加丰富,供应能力明显增强,果品质量稳步提升,科技成果加快应用,就业增收作用显著。针对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我省水果产业应持续优化“四大结构”、构建“四大体系”、实施“四大工程”,加快高质量发展。
一、产业现状
我省地处青藏高原向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是全国生态类型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水果均有分布。当前,我省水果种植面积趋稳,早黄玉桃、春花枇杷、秦脆苹果等优新品种,以及轻简高效栽培、粮经复合种植等高效技术广泛应用,产量品质提升明显,欧阳农业、丹橙果业等国家(省)级龙头企业稳步发展,科技引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生产联系更加紧密。截至2023年,我省以水果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五星级11个、四星级9个、三星级22个。
二、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集聚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优势特色水果布局较分散,优势产品向优势区聚集不够,品种优质化、多元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较弱,成熟期集中,存在追热跟风、非适宜区布局等现象。二是组织化程度低,综合生产能力弱。现代营销模式发展不足,分散、小规模生产经营仍占主导地位,标准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规模小、数量少、品牌意识弱。三是现代装备水平低,增效能力弱。传统建园比例大,基础设施不完善,“机难进、机难行、机难用”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果园抗险能力弱、防灾减灾技术和设施装备不足。四是鲜果加工水平低,增值能力弱。我省水果加工发展相对滞后,初级产品多、精深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存在“加工短板”现象。
三、对策建议
(一)优化“四大结构”,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优化品种品系结构。按照生态适宜性、品种差异化、多元化发展的原则,探索优新品种授权转化新模式,加快优质、特色品种换代升级,解决老产区品种单一问题。二是优化区域生产布局。严格落实防止耕地“非粮化”要求,调减次适宜区、巩固最适宜区、提升特色区,推动水果向最适宜区聚集,打造特色水果产业核心区。三是规范栽培模式结构。坚持劳动密集型向简化省力、传统稀植向矮化集约高效栽培转变,推广“粮经复合、果草(畜)结合、机艺融合”新模式。四是完善水果业态结构。围绕现代水果产业园区、产业强镇、特色村寨等载体,按照“优一产、强二产、壮三产”的思路,完善精深加工、壮大市场营销,拓展体验、休闲、文化等功能,丰富水果业态结构。
(二)构建“四大体系”,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
一是发展现代生产体系。以现代产业园区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进果园生产管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推广绿色、高效、简化技术,构建果园生产标准化体系。二是构建现代科技支撑体系。建立政府主导、专家引领、行业协作、企业参与的科技攻关联盟,整合基层农技推广力量,建立健全适应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技术队伍,形成“公益主导、多方参与”的技术服务协作机制。三是完善现代经营体系。推广“家庭建园、果园入社、社联企业、企接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投资建园,分区分类探索成本低、效益高的果园模式。抓好生产服务和果品营销,形成“农户管生产、企业管供销”的合作模式。四是打造现代市场体系。结合区域性商业体系建设,完善产地供应及信息化平台,加强物流企业、产地营销企业与大中型商超、社区实体店及线上货仓的合作,形成快捷顺畅的水果物流体系,加快形成“产地供应、冷链物流、终端销售”立体布局。
(三)实施“四大工程”,加快高质量发展进程
一是实施优质苗木繁育工程。开展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新品种选育,强化区域性品种品系普查、系统优选,引导企业或科研单位建设采穗圃和标准化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二是实施现代果园建设工程。围绕“产出率、优果率、亩效益”等参数制定指标体系,分区建设现代高质高效示范园。实施果园有机质提升行动,集成应用精准施肥方案,提升水果品质。三是实施采后处理推进工程。紧盯“优劣混装销售、贮运建设滞后”等问题,以区域性现代果园为重点,加快提升果品采后处理能力,系统编制分拣贮藏建设规划,提升果品冷藏能力。四是实施品牌筑基培优工程。扶持一批“链主”企业,壮大一批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提升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认定一批职业果农,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主体雁阵。持续加强主产区知名公用品牌的整合和培育,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持有、授权使用”的品牌授权管理使用制度,促进品牌规范化发展。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谢红江 陈 栋 杨文渊 刘 伟 涂美艳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