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动态》2024年第29期:关于推进四川“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
发布单位:院信息农经所 发布时间:2024/8/30已阅览:1003次 分享到: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2024年第29期(总第923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4年8月30日

专家建议

关于推进四川“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

摘要:“十四五”期间,四川全省上下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保持农业农村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积累了丰富的农业发展成果和农村改革经验。“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攻坚期,做好“十五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编制,推动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强化四川在全国农业农村版图中的优势地位意义重大。

四川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农业实力名列前茅,向来享有“粮猪安天下”的美誉,在全国农业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2023年,四川第一产业增加值6056.6亿元、列居全国第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8元,相比2020年增长25%,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40∶1降至2.26∶1。“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攻坚期,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和西部地区唯一粮食主产省份,要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充分考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先破后立、乘势而上,切实做好推进四川“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编制工作。

一、发展基础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十四五”以来,四川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实现“双增”。2023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606万亩、总产量718.8亿斤,分别居全国第7位和第9位,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并创下26年来的新高。四川以占全国4.02%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2%的粮食,为保障西部乃至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出了四川力量。

(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升

2023年,四川全年生猪出栏量6662.7万头,猪肉产量489.7万吨,均列居全国第1位;各类蔬菜种植面积158.3万公顷,产量达5417.9万吨,列居全国第5位;油料产量达438.6万吨,列居全国第2位;水果产量达1490.4万吨,列居全国第8位。四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夯实,肉蛋奶、果菜茶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

(三)农业科技支撑和现代装备水平迈上新台阶

2023年,四川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与全国总体水平基本持平。全省农机总动力达502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9%,相比2020年分别提升5.8%和6%。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94万公顷,累计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1534万亩。“十四五”以来,培育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品种,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农业科技创新为四川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近年来,在市场化力量驱动下,以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快速崛起、蓬勃发展,对小农户服务带动效应持续增强,促使四川传统意义上的“小农经济”发生深刻变化。2023年,四川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数量达25万家,农民合作社10.8万个,国家级示范社数量达594个(列居全国第4位),入社农户达408.3万户,带动227万小农户融入大市场。传统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结构优化、素质提升,农民职业化、现代化转型正变为现实,日趋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

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

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全面实施,四川农村居民收入实现持续增长。2023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978元,是2020年的1.25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20年的2.40∶1降至2023年的2.26∶1;相较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势更加突出,增速连年高于城镇居民。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看,2023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占比分别为31.13%、38.04%、3.05%和27.77%,农民增收渠道更加多元化、增收态势更具韧性,农民收入结构进入加快转型阶段。

二、发展建议

在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战略背景下,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已迈入快车道,但“十五五”期间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据此建议如下:

(一)做好“四个”衔接

一是做好与《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相衔接。做好“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全面总结发展经验,主动谋划研究“十五五”时期“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突破方向。二是做好与《四川省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规划》相衔接。锚定农业强省建设“六强”目标,按照2030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三个阶段的安排部署,明确“十五五”时期“三农”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任务措施。三是做好与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相衔接。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立足点,深入研究事关全局的前瞻性、关键性重大问题,鼓励跨部门、跨单位开展联合研究攻关,提出针对性强的务实举措。四是做好与农业农村部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基本思路相衔接。积极与农业农村部等顶层设计部门纵向衔接,找准规划编制着力点和具体方向,为四川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争取更多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二)力争个”实现

一是粮食生产能力实现新跨越。继续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争取2030年,“天府粮仓”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粮食产量提高到3750万吨以上,“菜篮子”产品生产基本实现现代化。二是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实现新高度。以需求为导向,努力攻克一批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现代种业等“卡脖子”难题,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争取2030年,四川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农业科技水平迈入全国先进行列,生物育种水平和粮食优良品种在全国领先,建成现代种业强省。三是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新突破。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扩大农业产业内涵,推动农业产业从生产环节向生态、生活领域全方位拓展,向新产业新业态新场景要效益,争取2030年,全省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2.1万亿元以上。四是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实现新升级。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面形成,特别是要将支持规模经营的政策导向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机制更好地传递至小农户群体,促成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格局,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现新成效。着力增强农民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富民产业相关政策向普通农户、弱势农户群体倾斜,深入挖掘农业农村内部就业空间,激发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潜力。争取到2030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000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1.8以内,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聚焦八项任务

一是聚焦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能力。包括实施粮食扩面增产工程,抓实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持续实施粮食节约减损行动。二是聚焦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提升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三是聚焦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小田变大田”、低产田变高产田,分类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四是聚焦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按照产业链两端延伸的思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业开放合作。五是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实施基础条件补短计划,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乡村文化发展。六是聚焦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长效机制,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七是聚焦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持续推进种业振兴,打造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天府良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和设施农业。八是聚焦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突破。健全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四)谋划“两大”工程

一是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工程。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战略基地;支持成都平原建设“天府粮仓”核心区,提升引领示范能力;支持盆地丘陵和盆周山区建设“天府粮仓”腹地,重点推进农机装备现代化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支持攀西地区加快推进特色高效农业和川西北高原农牧循环生态农业发展。二是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一批“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工程,重点支持基础较好的星级农业园区开展数字化试点示范;遴选一批省级县域数字乡村试点县,打造数字县域未来场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启动数字乡村“一张图”数据平台建设,实现覆盖全省“三农”领域数据的汇交、存储、管理、分析、展示、发布;支持一批天府粮仓单品大数据试点建设,聚焦粮油、畜禽、茶叶、柑橘、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天府农科智库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赵颖文 应寿英 杜兴端 李  晓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莫  涵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