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业 科 技 动 态
防灾减灾专刊第21期
2025年第9期(总第947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25年4月9日
专家建议
关于做好我省甘薯小象甲科学防控的建议
摘要:四川省是我国甘薯种植大省,甘薯产业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甘薯小象甲在我省南部甘薯种植区严重发生,危及当地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有效控制甘薯小象甲的扩散蔓延,我院专家提出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防控建议,以期广大种植户科学应对,减少损失。
四川省甘薯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55万公顷以上,年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左右。甘薯小象甲(甘薯小象虫或甘薯蚁象)主要侵袭甘薯、蕹菜等旋花科植物,对甘薯的生产和储存构成严重威胁。甘薯小象甲生命力强、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高、成虫存活期长、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且为害隐蔽,在我省甘薯产区频繁发生,对甘薯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一、甘薯小象甲的为害习性
甘薯小象甲成虫啃食藤蔓、叶片、嫩芽以及块根,幼虫钻蛀粗茎和块根,并在其中造成通道。被啃食部位释放出萜类和酚类化合物,使得甘薯味道变苦,若损害严重,块根甚至腐坏,散发出腥辣味(俗称“臭薯”),最终仅剩虫粪。据估计,甘薯小象甲造成的产量损失在10%~30%,严重地区可达80%,甚至绝收。
甘薯小象甲在四川省宜宾市、泸州市等地1年可发生4~5代,越冬代成虫初始活动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代幼虫和蛹一般在4月中下旬化蛹;成虫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田间活动并为害;雌虫产卵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甘薯小象甲种群数量一般在9月上旬至下旬达到全年最高峰。
二、甘薯小象甲为害现状及2025年趋势预测
依据我省甘薯小象甲发生面积、为害程度可分为三类地区,一类是川南严重发生为害区,即发生面积比例达30%~40%,产量损失达30%~50%,主要包括泸州市、宜宾市、自贡市、乐山市和内江市等;二类是川中零星发生为害区,即发生面积比例为10%~20%,产量损失在10%以下,主要包括成都市、资阳市、遂宁市等;三类是川东北暂未发生为害区,即目前尚未调查到或报道过甘薯小象甲发生为害的其它甘薯种植区,但仍存在发生风险,主要包括南充市、广安市、达州市、绵阳市等。
我院专家团队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在泸州古蔺县、江阳区和宜宾市长宁县、翠屏区等地调查结果表明,我省一类、二类危害区的甘薯小象甲均有不同程度越冬,越冬种群密度为2~4头/㎡,有的高达10头以上。结合全省甘薯种植规模,预判2025年我省甘薯小象甲将呈中度至重度发生为害且为害范围呈不断扩大趋势。
三、对策建议
(一)农业防治
一是严格选种。选用具有抗虫性的甘薯品种(如普薯32和川薯234等)和未受虫害侵染的种薯。一般含水量较少的甘薯品种抗虫性更高。种薯储藏前仔细挑选,确保不将虫薯带入仓库。育苗前再次挑选,确保种薯健康。二是实行轮作。甘薯小象甲宿主主要为旋花科植物,因此甘薯可与其它作物轮换种植或水旱交替种植。如与大豆、高粱、水稻等轮作,轮作周期至少2年以上,尽量避免与藤藤菜地、甘薯育苗地相邻种植。三是科学农事管理。施用腐熟有机肥,及时灌溉,避免土壤干裂,减少薯块暴露,降低成虫产卵侵害风险;定期培土,防止害虫从根部侵入地下为害薯块;甘薯收获后,及时、全面清理坏薯、残蔓等,集中堆放后销毁或用厚型塑料袋包裹后,撒上石灰密封无害化处理。
(二)理化诱控
一是自制毒饵诱虫。将内吸性、持效性长的药剂(多杀霉素、氯虫苯甲酰胺、杀螟硫磷、灭蝇胺等)稀释3~5倍,并将稀释液浸渍小薯块3~6小时,最终制成毒饵,在薯地每亩挖65~75个小穴,每穴放入1~2块毒饵,盖上杂草诱杀,7~10天更换1次毒饵,投放2~3次。二是薯蔓诱杀。田间放置鲜薯蔓,引诱成虫,开展针对性、集中性的药剂扑杀。将8~10根鲜薯蔓扎成1捆,每亩放65~75捆引诱成虫,然后采用内吸性、持效性长的药剂(多杀霉素、氯虫苯甲酰胺、杀螟硫磷、灭蝇胺等)集中扑灭。三是性诱剂诱杀。红薯移栽后,将甘薯小象甲性诱设备悬挂于田间,内置粘虫板,上挂诱芯,或将诱芯直接粘附于粘虫板中央,悬挂高度宜高出作物10~15厘米。每亩放置2~3套,1~2个月更换1次诱芯。
(三)生物防治
一是天敌控制。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原线虫、寄生蜂等是甘薯小象甲的主要天敌,可针对其幼虫隐蔽的生活习惯和成虫不善飞行的特点进行有效侵染。二是植物源农药。70%的除虫菊酯乳油稀释至5000倍液,1%的苦楝素乳油稀释至2000倍液,按照7∶3的比例混配。混配农药具有绿色环保、持效期长、食品安全等优点,可最大程度地减少甘薯小象甲对薯藤的为害。
(四)化学防治
根据甘薯生长期,具体做法如下:一是种薯熏蒸。在种薯出窖前,于窖内施放56%的磷化铝片剂进行密闭熏蒸,持续24小时,消灭薯窖及种薯内越冬的成虫、幼虫和蛹。二是插前浸苗。薯苗经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稀释液浸湿后,取出晾干扦插,防治成虫产卵为害。三是在移栽前或移栽后。藤蔓60~80厘米长时,选45%杀螟硫磷乳油80~135克/亩喷雾,隔7~10天施药1次。注意以薯苗的根基部和主茎部为喷药重点,喷雾均匀,上下打透,尽量在上午11点之前和下午3点之后喷雾。四是甘薯种植1周后。选用噻虫胺颗粒剂、噻虫嗪颗粒剂、联苯·噻虫嗪颗粒剂、辛硫磷颗粒剂等撒施于植株附近,对于重发生田块,在块茎形成期或膨大期再撒施1次。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王 毛 刘 旭 陈 松 易春燕 陈庆东
刘虹伶 王燕平 张翠翠 杨 阳
宜宾市植保植检站
文 刚 尹廷柱
泸州市植保植检站
税 静 周 艳 刘雪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农经所 编 审